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胡建[1]
出 处:《中共宁波市委党校学报》2013年第2期5-10,共6页Journal of The Party School of CPC Ningbo Municipal Committee
基 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马克思的生态文明思想及其当代影响"(课题号:11BKS006)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摘 要:"支配自然"已成为现代西方社会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主流价值观,因为它能作为"生产无限增长,生活无限提高"的幸福理念之保障。然而,在马克思看来,"生产无限增长,生活无限提高"只是工业文明的文化价值认同系统,它并不代表人类的根本利益。人类的根本利益应植根于后工业文明的生态文明,因为它能在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根基上正确地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据此,马克思剖析道:"支配自然"的价值观乃人类"以物的依赖性为基础的人的独立性"发展阶段的必然产物,既赋有发展人类主体本质与生命活动的正向度功能,也不乏造成生态危机而破坏人类生存的自然根基之负向度功能。而随着人类进入"建立在个人全面发展和他们共同的社会生产能力成为他们的社会财富"的更高发展阶段,"支配自然"的价值观将理所当然地被生态文明的"生态人类中心主义"所取代。
分 类 号:A16[哲学宗教—马克思主义哲学]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