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管内乳头状黏液囊腺瘤诊断和治疗新进展  被引量:2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刘磊[1] 龚彪[1] 别里克[1] 

机构地区:[1]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消化科,200025

出  处:《中华消化杂志》2013年第4期286-288,共3页Chinese Journal of Digestion

基  金:卫生行业科研专项项目(201002020)

摘  要:胰腺囊性肿瘤包括浆液性囊腺瘤、黏液性囊腺瘤(癌)、囊性内分泌肿瘤、囊性假乳头状瘤及胰管内乳头状黏液囊腺瘤(intraductal papillary mucinous neoplasms, IPMN)。WHO将IPMN定义为由乳头状增生的黏液分泌上皮细胞构成的、伴或不伴过度黏液产生及胰管囊性扩张的特殊病理类型,其比例占原发性胰腺囊性肿瘤的20%-25%。IPMN为癌前病变,与结直肠癌的发病过程类似,遵循腺瘤一腺癌的发展顺序,病变过程极其缓慢,通常约15-20年。日本学者于1982年首次报道了4例IPMN,并描述了3种特征性的影像学表现:主胰管扩张、壶腹部开口扩张、黏液溢出。近年来由于新的影像学、分子生物学和内镜技术的引入以及患者就诊意识的提高,IPMN的发现率较以往大大提高。近10年来对IPMN的诊断和治疗增加了较多新的认识。

关 键 词:黏液性囊腺瘤 浆液性囊腺瘤 主胰管扩张 假乳头状瘤 治疗 诊断 胰腺囊性肿瘤 NEOPLASMS 

分 类 号:R735.9[医药卫生—肿瘤]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