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布莱恩·温斯顿[美国] 王迟(译)
出 处:《世界电影》2013年第2期170-186,共17页World Cinema
摘 要:1.传统的历史描述(1895-1921-1935-1960) 传统的西方纪录片史带有某种技术决定论色彩。这种历史描述首先确认了一个前纪录片阶段,即从1895年最初的有关真实事件的影像(如《火车进站》Arrival of the train at Ciotat),到1922年首映的热门电影(“旅行志式的”)《北方的那努克》(NanookoftheNorth)。后者被誉为是默片时代的纪录片经典。由于经济上的原因,纪录片中的同期声(也被称为“直接声音”)不可避免地比主流剧情片来得要晚一些。按照传统的观点,纪录片中的同期声出现于20世纪30年代中期(如1935年的作品《住房问题》HousingProblems)。但是由于35毫米的录音设备过于笨重,所以人们很少使用它。画外解说、音效、音乐都是当时的标准手段。人们认为,这一经典阶段直到1960年16毫米手持同步录音摄影机的出现才被打破。正如《党内初选》(Primary)带来的美学冲击所显示的,这种技术上的进步带来了纪录片美学范式的转变,一种新的、像“墙上的苍蝇”那样观察式的、非干涉的美学成为主导。这种美学被称为“直接电影”。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