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霍巍[1]
机构地区:[1]四川大学中国藏学研究所,四川成都610064
出 处:《西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1期128-136,共9页Journal of Tibet University
基 金:2011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招标项目"文物考古所见西藏与中原关系资料的整理与研究"(项目号11&ZD121);2009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考古发现与西藏文明史(第一卷)"(项目号2009JJD780005);四川大学985;211工程建设项目阶段性成果
摘 要:文章通过对考古材料的分析研究,论证了西藏高原史前游牧业的起源、游牧经济与文化的基本面貌以及早期游牧民族在高原的迁徙与移动空间等问题,力图勾勒出距今约5000年的新石器时代以至西藏"早期金属器时代"史前游牧人群的生态环境、生活样态、艺术创造等不同的侧面与断面,揭示高原游牧业由原始农业转化而来的历史进程。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archaeological materials,this article demonstrates the origin and the basic features of the prehistoric patoral economy and culture of Tibet as well as the migration of the Tibetan and the areas they migrated so as to conclude from evidence the eco-environment,life state,artistic creation,and so on of the prehistoric nomads from about 5000 years ago to the Early Metal Age of Tibet.The historical course of primitive agriculture transforming to plateau nomadism is revealed as well.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3.145.5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