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姜涛[1]
机构地区:[1]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
出 处:《政法论坛》2013年第3期39-54,共16页Tribune of Political Science and Law
基 金:作者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实施机制研究"(项目批准号:09CFX057)的成果之一;"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资助项目"(PAPD)资助
摘 要:刑法实质解释不仅深植于社会生活,把法正义作为价值诉求,而且立足于主体间性,以取得各方大体上可以接受的解释结论为目标设定,这就要求解释者必须以人之图像为中心进行实质性诠释。在当代,刑法中的人之图像应该摒弃秩序主义刑法立场中虚拟的集体人,确立个体的人性尊严与人格自由,并在抽象人假设的基础上,考虑具体人中的强弱差异以及被害人的利益诉求。为此,刑法实质解释必须对无直接被害人犯罪、秩序维护型犯罪的入罪标准强化一种限制解释,确立一种"重强、轻弱"的罪刑解释规范,并从严把握死刑的适用条件与死缓的撤销标准。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2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