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机构地区:[1]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社会科学部,上海200241
出 处:《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13年第1期12-15,23,共5页Journal of Anyang Normal University
摘 要:学界对庄子生死观的研究一般遵循"超脱"生死的进路,而很少提到庄子在生死观中的"执著"思想。而在庄子的生死观中,执著和超脱存在着内在张力,不可偏废一方。因此,本文立足二者的演变和辩证关系,重新构建庄子的生死观。具体而言,庄子的执著内容经历了一个不断扬弃的逻辑进程:感性之身——"心不死"境界——道的境界;庄子的超脱也经历了一个不断扬弃的逻辑进程:气化和物化的存在——齐生死的认识——道的境界。执著是从肯定方面演进的,超脱侧重于否定方面演进的,肯定和否定的进路都归于道的境界,道是庄子生死执著和超脱丰富内涵不断演进的契合点和最终归宿。可见,庄子哲学的生死哲学是向道而存在的哲学。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