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书画赝品的“辅”作用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黄鼎[1] 

机构地区:[1]浙江大学艺术系

出  处:《美术观察》2000年第5期72-73,共2页Art Observation

摘  要:在书画艺术市场领域里,赝品不能简单地等同一般商品的造假和欺诈行为。因为从古以来,造成中国画赝品充斥的原因很多,有些射利之徒固然是为谋取暴利,但一些摹本完全是为了学习古人或当时的名家而临摹的,其性质与前者截然不同。因此,要识别它们与原作的区别,鉴定不仅是当前而且是日后公私收藏和市场流通中永远肩负的一项历史使命。 在中国宫廷绘画发展史上,清代的宫廷绘画创作远不及宋代,甚至也不如明代那样兴盛:就画家队伍,在全国画家当中也非一流人物。因而,清代的宫廷绘画,过去一直被美术史家们所忽视、也没有引起学者们所注意。聂崇正先生利用在故宫博物院工作的有利条件,十多年来对清代宫廷绘画深入、系统地从机构及制度、分类、分期、画家和真伪鉴别进行全方位的研究,从而填补了清代绘画史中的这一空白。在当前书画市场繁荣而掀起的伪造书画的高潮中,清代宫廷绘画也是作伪者不断涉足的范畴。与当年的“后门造”不同的是,当代作伪者利用一定的技术手段,因而伪作具有更大的欺骗性。从聂文揭露的实例,值得藏家们在收藏中引以高度重视和警惕的。

关 键 词:书画赝品 书画鉴定 艺术市场 鉴定工作 辅作用 

分 类 号:J124[艺术—艺术理论]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