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慢性萎缩性胃炎中医证型分析  被引量:8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兰绍阳[1] 陶双友[2] 

机构地区:[1]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脾胃科,广东广州510405 [2]广州中医药大学脾胃研究所,广东广州510405

出  处:《新中医》2013年第6期23-25,共3页New Chinese Medicine

基  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编号:S2012040007724);广州中医药大学科研创新基金资助项目(编号:11CX068);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脾胃消化病重点专科资助项目

摘  要:目的:探讨老年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中医证型分类及其和胃黏膜病理检查结果、幽门螺杆菌(Hp)检测结果的相关性。方法:对106例老年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进行中医证型分析,并分析各中医证型与胃黏膜病理检查和Hp感染检测结果的相关性。结果:所有患者都接受胃组织黏膜病理学检查,轻度胃黏膜腺体萎缩68例,中重度萎缩38例。胃阴不足型与脾胃湿热型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胃阴不足型分别与肝胃不和型、脾胃虚弱型、胃络瘀血型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肝胃不和型、脾胃虚弱型、胃络瘀血型患者胃黏膜萎缩以轻度为主,3型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脾胃湿热型患者胃黏膜中重度萎缩比例高于肝胃不足型、脾胃虚弱型、胃络瘀血型患者,但是脾胃湿热型分别与肝胃不和型、脾胃虚弱型、胃络瘀血型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共有25例患者出现胃黏膜肠上皮化生,胃阴不足型伴肠上皮化生发生率最高,达到46.154%,分别与脾胃虚弱、胃络瘀血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胃阴不足型伴肠上皮化生发生率高于脾胃湿热型,但2型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脾胃湿热型肠上皮化生情况较脾胃虚弱型和胃络瘀血型更常见,但脾胃湿热型分别与脾胃虚弱型、胃络瘀血型比较,差异无显著性学意义(P>0.05)。肝胃不和型患者因为患者例数较少,没有出现肠上皮化生改变患者。Hp感染情况:阴性70例,阳性36例。脾胃湿热型Hp感染阳性率分别与肝胃不和型、脾胃虚弱型、胃络瘀血型、胃阴不足型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老年慢性萎缩性胃炎中医证型和胃黏膜萎缩程度、肠化生程度、Hp感染程度有一定相关性。

关 键 词:慢性萎缩性胃炎(CAG) 老年人 中医证型 幽门螺杆菌(Hp) 

分 类 号:R573.3[医药卫生—消化系统]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