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朴老”、“朴老”类姓名称谓形成的语用动因和原则  被引量:1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储泽祥[1] 张言军[1,2] 

机构地区:[1]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武汉430079 [2]信阳师范学院文学院,河南信阳464000

出  处:《当代修辞学》2013年第2期90-95,共6页Contemporary Rhetoric

基  金: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0BYY062);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11JZD036)的资助

摘  要:称谓语形式的选择反映使用者的特殊情感、对称谓形式区别度的考虑、诙谐幽默的表达风格以及对字音联想的避忌。而"赵朴老""、朴老"类特殊姓名称谓语的形式选择,使用者除了依据对称谓对象的尊敬度而决定是否选用敬称,还要考虑正式度和亲近度,称谓形式与正式度正相关,而与亲近度负相关。同时,在这类称谓形式中,姓氏具有比名字更大的正式度和亲近度效应。

关 键 词:特殊姓名称谓形式 动因 原则 

分 类 号:H13[语言文字—汉语]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