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应当如何理解“疑罪从无”原则?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出  处:《民主与法制》2013年第18期26-27,共2页DEMOCRACY AND LEGAL SYSTEM

摘  要:“疑罪从无”对我们中国人来说究竟意味着什么,尽管见仁见智,但绝对不是一个小问题。因为这对我们如何有效防范冤假错案来说,是一个无法回避的实际问题。应当说,对我们中国人来说,这是不难理解的概念,但却是一个很难理解的理念。那么。究竟什么是“疑罪”呢?我们为什么要主张并追求“疑罪从无”呢?那就让我们先从余祥林、赵作海、张高平等案件开始说起吧。

关 键 词:“疑罪从无”原则 应当 冤假错案 有效防范 中国人 回避 案件 平等 

分 类 号:D915.13[政治法律—诉讼法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