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张青艳[1] 陈智超[1] 赵阿兰[1] 吴耀辉[1]
机构地区:[1]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武汉430022
出 处:《山东医药》2013年第17期28-30,共3页Shandong Medical Journal
基 金:国家青年科学基金资助项目(81000211)
摘 要:目的探讨急性白血病(AL)患者凝血指标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AL患者78例(AL组),其中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AML)56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22例。采用ELISA和底物发光法分别检测其血浆血栓调节蛋白(TM)、P-选择素、可溶性纤维蛋白单体复合物(SFMC)、D-二聚体(D-D)、纤溶酶原(PLG)、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t-PA)及血小板计数(PLT);另选16例查体健康职工作为对照组。结果与对照组比较,除Fg外,AL组治疗前血浆TM、P-选择素、SFMC、t-PA及D-D均明显升高,PLG明显降低(P<0.05或<0.01);AL组完全缓解后各指标均恢复至正常范围。结论 AL发病过程中存在血管内皮损伤、血小板活化、凝血、抗凝及纤溶系统激活,随着病情好转其凝血功能逐渐改善。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3.22.68.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