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机构地区:[1]山东工商学院公共管理学院 [2]山东工商学院国际商学院
出 处:《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6期94-99,共6页Journal of Southwest Minzu University(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Edition)
基 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以礼仪教育为核心的传统儒家哲学生活化问题研究"(11CZX029);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以传统礼仪教育为核心的‘生活哲学’内在结构解析--先秦儒家礼仪思想的研究"(10YJC720047)阶段性成果
摘 要:荀子批判性地继承孔孟儒家思想,同时又紧密结合当时国家逐渐走向统一的重要社会转型期的新形势,强调道德自觉对于维持社会礼法秩序的重要作用,民众生活中的道德与价值引导是社会秩序建设的根本。荀子强调"隆礼重法",但是,"法"并不是一个必然的、独立的环节,"法"以"礼"为前提,"礼"的本质就是道德,它是制定具体仪式法度的一般原则。荀子认为,人应该有一种"礼法统一"的道德自觉。不同于孔孟所强调的道德良知的先天性,荀子强调道德自觉是后天培养过程中实现的。在这一过程中,礼法在人心不断获得切实统一,同时,通过修为和创造,人的质朴性情不断获得道德内涵,由此而成就道德人格。荀子认为,圣人知通统类,在道德自觉层面完全实现了礼法统一,他们领悟了礼义之统,化民成俗,引导社会时代潮流前进。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