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机构地区:[1]齐齐哈尔大学,161006
出 处:《文艺评论》2013年第6期137-140,共4页Literature and Art Criticism
基 金:教育部2011年社科研究基金<殷周金文动词词汇研究>(编号:11YJA740041);黑龙江省教育厅基金项目<〈楚辞〉故训及相关文学问题研究>(编号:12512378)
摘 要:《河伯》是《楚辞·九歌》中的一篇,也是《九歌》诸篇中争论颇多的一篇。在一定程度上,对于其创作性质的不同认识,导致了对《九歌》性质的不同认识。历史上,《河伯》创作性质问题争论的焦点,集中体现在它与“祭不越望”这一先秦礼制的关系问题上。在《楚辞》的研究过程中,有关《九歌》性质的淫祀说、国祀说、双重性质说等诸说,均与之密切相关。可以说,《河伯》的创作性质问题,是解决《九歌》性质的关键,也是解决《九歌》性质的主要前提之一。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