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朱文宗[1] 金永喜[1] 陈曦[2] 黄建平[1] 章国伟[1] 吴红专[1] 沈剑刚[2]
机构地区:[1]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温州中医院康复中心,温州325000 [2]香港大学医学院
出 处:《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13年第6期488-491,共4页Chinese Journal of Physical Medicine and Rehabilitation
基 金:基金项目:浙江省卫生厅科研基金资助项目(2010QNA020);浙江省中医药重点学科基金资助(2012-XK-A30)
摘 要:目的观察芍药甘草汤结合运动训练治疗脑卒中后肌痉挛的临床疗效,并对其表面肌电图(sEMG)指标进行分析。方法选取脑卒中后肌痉挛患者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运动训练,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芍药甘草汤治疗。分别于治疗前、治疗1个月后采用Ashworth量表、综合痉挛量表(CSS)、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对患者的上、下肢痉挛情况及运动功能进行评定,并采用sEMG对患者肱二头肌、胫骨前肌及腓肠肌的表面肌张力进行测定。结果治疗组治疗1个月后Ashworth分级为0级、Ⅰ级的患者数目分别为6例、8例,CSS分级为0级、Ⅰ级的患者数目分别为9例、11例,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治疗1个月后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治疗1个月后上、下肢FMA评分分别为(73.63±27.49)分和(69.56±28.83)分,与组内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1个月后上、下肢FMA评分分别为(82.40±31.53)分和(79.58±26.34)分,与组内治疗前相比,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治疗1个月后上肢及下肢的FMA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1个月后肱二头肌、胫骨前肌、腓肠肌的IEMG分别为(32.32±12.58)μV·s、(19.72±7.61)μV·s和(43.85±6.63)μV·s、RMS分别为(1.91±0.33)μV、(3.03±0.86)μV和(8.95±0.77)μV,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1个月后仅胫骨前肌和腓肠肌的RMS[(6.27±1.56)μV和(5.13±0.72)μV]较治疗前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治疗1个月后相比,治疗组IEMG及RMS值的变化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运动治疗的
关 键 词:脑卒中 偏瘫 肌痉挛 芍药甘草汤 肌电积分值 肌电均方根
分 类 号:R743.3[医药卫生—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18.225.234.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