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孙清海[1]
机构地区:[1]中山大学哲学系
出 处:《世界哲学》2013年第4期54-62,共9页World Philosophy
摘 要:本文旨在梳理和分析当代美国著名哲学家普兰丁格在《必然性的本性》一书所提出的"偶态形而上学"的基本观点。普氏首先将"必然性"界定为"广义的逻辑必然性",指出从言偶态和从物偶态是一致的;继而又指出,我们需要以"可能世界为基础来谈论现实世界",故现实世界只是一种"已得的"可能世界;他的这一观点完全改变了人们对于"本质"和"同一性"概念的传统认识,但是却为宗教哲学的经典问题(如神正论)找到了一条相当具有说服力的阐释之路。故他的这种偶态分析应当引起思想界足够的重视。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