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劳国荣[1] 张剑[1] 刘超凡[1] 徐林[1] 孙多成[1]
机构地区:[1]广东省中山市博爱医院放射科,广东528403
出 处:《当代医学》2013年第20期116-117,共2页Contemporary Medicine
摘 要:目的分析小儿颈面部血管瘤的CT表现特点,探讨多排螺旋CT在诊断小儿颈面部海绵状血管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010年9月-2012年10月经手术确诊的18例小儿颈面部血管瘤患者的多排螺旋CT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患儿均进行多排螺旋CT多期动态增强扫描,对肿瘤部位、范围、形态以及强化方式等进行观察。结果 18例颈面部血管瘤患儿中,4例(22.22%)患儿病变位于颞下窝,10例(55.56%)为腮腺咬肌区,3例(16.67%)为眼眶部,1例(5.55%)为唇部,肿瘤大小为2.0~7.5cm。血管瘤多排螺旋CT表现主要为:平扫可见颈面部一侧软组织均匀密度团块,肿块内可显示条带状低密度影,肿块与周围血管、肌肉界限不清晰,肿块对周围结构造成压迫使之移位。增强扫描显示肿块为均一明显强化,肿块内可呈小叶状强化,小叶间无强化。多排螺旋CT血管造影清楚显示肿瘤的供血动脉和引流静脉与颈面部/颅内血管间的关系,特征性表现为增粗的供血动脉、畸形血管团和粗大扭曲的回流静脉是血管瘤的。结论多排螺旋CT扫描与后处理重建能较好地显示血管瘤病灶的位置、范围以及与周围解剖结构的关系。多排螺旋CT是诊断小儿颈面部血管瘤的有效、无创的检查方法,能为临床治疗的术前提供重要的参考价值。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