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李贵勇[1] 王云华[2] 陈路华[1] 资月娥[2] 桂媛[2] 夏琼梅[1] 邓安凤[1] 龙瑞平[1] 杨从党[1]
机构地区:[1]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昆明650205 [2]云南省陆良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云南陆良655600
出 处:《中国稻米》2013年第4期101-102,105,共3页China Rice
基 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012BAD40B00);农业部公益行业(农业)科研专项(201203031-02-201202);云南省科技创新强省计划(2010AD008);云南省现代农业水稻产业技术体系;云南省创新人才培养计划(2011CI058)
摘 要:以云昌粳1号为材料,研究不同播种量、秧龄和移栽密度对高原粳稻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播种量的减少,带蘖数、干物质有增加的趋势,播种量为15 kg/667 m2时的秧苗素质最好,产量最高;随着秧龄的增大,有效穗数、实粒数、结实率降低,导致产量降低,60 d秧龄的产量明显高于70 d秧龄的产量;在2.16~2.64万丛/667 m2移栽密度内,随着密度的增加,有效穗数有增加的趋势,产量增加。总之,较少播种量、较小的秧龄、适宜的基本苗数是水稻高产的基础。为了应对干旱,可以通过稀播提高秧苗秧龄弹性,把秧龄延长到70 d,栽足基本苗,降低水稻产量损失。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