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张颖[1]
机构地区:[1]湖南工业大学
出 处:《法学》2013年第7期136-141,共6页Law Science
基 金:湖南省教育厅优秀青年项目<环境公益诉讼制度研究>(编号:10B027)的阶段性成果
摘 要:自2007年以来,我国贵阳、清镇、无锡:昆明等地相继成立了专门的环保法庭,拟受理环境公益诉讼案件,但却陷人鲜有案件受理、环保法庭形同虚设的尴尬困境,环境公益诉讼遭遇起诉难、举证难、审理难、执行难的困扰,在艰难困境中摸索前行。造成这种困境最现实的一个障碍就是诉讼费用问题,要打一个环境公益官司,诉讼费、律师费、鉴定费、为诉讼耗费的其他人工费等,原告先得垫付巨额费用才得以启动诉讼程序;如果败诉,除自己付出了巨额费用之外,还要支付被告的费用。高昂的诉讼成本已成为环境公益诉讼正常运行的瓶颈之一,这种状况对正处于初创阶段的我国环境公益诉讼而言,是极为不利的,表明我国现行的诉讼费用制度并不适合用于以维护环境公共利益为目的的环境公益诉讼。探索建立科学合理的、与环境公益诉讼的公益目的和属性相耦合的独特诉讼费用制度,破解诉讼成本瓶颈已刻不容缓。本文试图对此问题进行分析研究并求教于学界。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18.117.157.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