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陈蕾[1] 张雅如[2] 邵智[2] 赵鹏[2] 廖丽君[2]
机构地区:[1]西南大学音乐学院,400715 [2]重庆市第九人民医院儿童保健中心
出 处:《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13年第7期575-578,共4页Chinese Journal of Physical Medicine and Rehabilitation
基 金:重庆市自然科学基金项目(CSTC,2009BB5129),重庆市医疗特色专科建设项目(渝卫科教2009,71)
摘 要:目的观察以社交故事为主要内容的音乐疗法治疗孤独症儿童的疗效。 方法将孤独症患儿27例随机分为社交故事组(n=9)、音乐治疗组(n=9)和对照组(n=9)。3组患儿均接受医教结合模式的综合干预,社交故事组和音乐治疗组均增加音乐治疗, 并对社交故事组患儿采用以社交故事为内容的音乐治疗。3组患儿均于治疗前和治疗3个月后(治疗后)采用孤独症儿童行为量表(ABC)和儿童孤独症评定量表(CARS)进行评估。 结果治疗后,ABC量表得分,社交故事组在交往[(6.67±5.07)分]、自理[(6.67±5.07)分]等因子上的得分与组内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ARS量表得分,社交故事组在躯体活动[(1.33±0.50)分]、玩具使用[(1.67±1.00)分]、视觉变化[(1.67±0.50)分]、听觉反应[(1.67±0.50)分]、恐惧不安[(2.33±0.50)分]、言语沟通[(2.00±0.87)分]、非言语沟通[(1.33±0.50)分]、智能反应[(2.00±0.05)分]、模仿[(2.00±0.05)分]、总体印象[(2.33±0.50)分]等10个因子上的得分与组内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以社交故事为内容的音乐治疗对孤独症儿童生活自理、社会交往、语言等能力的改善效果显著。
分 类 号:R749.94[医药卫生—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3.144.143.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