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耶人格修养观比较——以孟子的“养气”和保罗的“称义”为核心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周玄毅[1] 

机构地区:[1]武汉大学哲学学院

出  处:《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13年第4期37-43,共7页Wuhan University Journal (Humanity Sciences)

基  金:武汉大学"70"后学者学术发展计划;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13YJA720027)

摘  要:人格修养旨在构建实践道德规范的"动力因",即通过对道德情操的培育使人的实然(真实愿望)与应然(道德理想)统一起来。为此,孟子和保罗通过强调道德的内在性、自足性和必然性,对各自传统中的"气"与"义"的概念进行了改造,形成了以"养气"和"称义"为核心的人格修养学说。通过对比,我们既可以发现二者在人格修养问题上以"自然→人为→必然"为进路达至实然与应然相统一的共通之处,也可以看出它们在方向、方法和维度上的根本性差异。

关 键 词:儒家 基督教 孟子 保罗 知言养气 因信称义 

分 类 号:B82-092[哲学宗教—伦理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