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静是否在表演新闻?——析“砍柴”与“挺柴”风波  被引量:1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田秋生[1] 吴镒[1] 

机构地区:[1]广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出  处:《媒体时代》2013年第7期34-36,2,共3页TV Time

基  金:广州市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广告商对新闻生产的影响研究"成果之一;项目编号:08G-06

摘  要:谁,基于何种理由"砍柴"?谁,基于何种理由"挺柴"?如何看待争论所涉及的新闻职业规范问题?与聚焦于"事"的新闻相比,聚焦于"人"的新闻时效性较弱,往往可归属于第二落点甚至第三落点的新闻。我们看到了新闻记者的两难:力求客观呈现"人"的情感与内心,却最终难于摆脱记者自身的主观。《看见》是带有新闻性的人物专题栏目,该栏目并非标准意义上的新闻栏目,甚至也不是陆晔教授所讲的电视新闻杂志,它只是带有新闻性的人物专题栏目。因此,若以闾丘露薇的硬新闻标准去要求它,也就不够合适了。

关 键 词:新闻人 柴静 表演 风波 《看见》 公众人物 轰动效应 私生活 

分 类 号:G214[文化科学—新闻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