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长江中下游地区都市棚屋略论(1920—1935)——以沪、宁、汉、渝为中心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刘秋阳[1] 王广振[1] 

机构地区:[1]武汉工程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武汉430073

出  处:《甘肃社会科学》2013年第4期151-154,共4页Gansu Social Sciences

基  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项目"近代中国都市苦力研究--以沪;宁;汉;渝为中心"[11YJAZH061];湖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点项目"近代中国都市苦力劳动生活状况及娱乐习惯研究--以武汉为中心"[2011jyte102]

摘  要:棚屋作为城市化的伴随物,既是世界性问题,也是历史性问题。近代中国长江中下游地区都市"棚屋林立,几至触目皆是"。棚屋搭盖简便,但其室内昏暗潮湿,室外肮脏恶劣。棚屋住民以进城寻求生活的农民为主,且大多"充当最辛苦之劳动生涯",是都市社会的边缘人。棚屋对个人、社会危害极为严重,是"疾病之祸根"、"火灾之患"、"罪恶之渊薮"。都市棚屋林立既有其住民经济困难、棚屋搭盖成本较低等因素,也有"办事者"方面的原因。行政当局政策的重心"只在取缔棚屋本身",而不在问题如何解决。

关 键 词:近代 长江中下游 都市 棚屋 

分 类 号:K207[历史地理—历史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