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姜昱子[1]
出 处:《黑龙江社会科学》2013年第4期18-20,共3页Social Sciences in Heilongjiang
基 金:黑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近代中国权利哲学的肇始与嬗变研究"(12D012)
摘 要:康有为在《实理公法全书》和《大同书》中分别以人人都由天地原质而生以及建立一个共而平等的社会为理论起点,论证了人的平等的应然性并否定了"三纲"存在的合理性。但同时康有为认为,实现平等不能靠骤进的革命,因此时民众智识尚未成熟,因此,只能采取君主立宪的方式实现平等权。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