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姜亚楠[1]
出 处:《剑南文学(经典阅读)(上)》2013年第9期85-86,共2页
摘 要:符号学家罗兰·巴特认为,语言符号与其所指之间的紧密联系随着历史环境的转移而发生变化,文学中的语言符号会越来越多丧失许多最初的指称意义。巴特提出“作者之死”的观点,对作品和文本进行区分,创造了文本这一新概念,认为写作开始于读者,开始于作品创作完成之日。每一个文本都是永久进行的、此时此地的写作。这样的文本分析采取开放的思路,否定作者赋予作品唯一阐释的权利,注重读者对作品的理解,将阅读过程由传统的演绎过程发展为意义的生产过程。按照罗兰·巴特的观点,德国著名作家君特·格拉斯的中篇小说《猫与鼠》是可写之文,因为它一经发表就引起轩然大波,对其的评论褒贬不一。小说有限的叙述视角也在文本中留下许多空白点,留给读者非常多的想象空间。本文从小说所受的争议和文中的空白点出发,从罗兰·巴特的文本论角度对《猫与鼠》进行阐释,肯定了小说的美学价值。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