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织文本的愉悦——用罗兰·巴特的文本论分析君特·格拉斯的《猫与鼠》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姜亚楠[1] 

机构地区:[1]四川大学锦江学院,四川成都610000

出  处:《剑南文学(经典阅读)(上)》2013年第9期85-86,共2页

摘  要:符号学家罗兰·巴特认为,语言符号与其所指之间的紧密联系随着历史环境的转移而发生变化,文学中的语言符号会越来越多丧失许多最初的指称意义。巴特提出“作者之死”的观点,对作品和文本进行区分,创造了文本这一新概念,认为写作开始于读者,开始于作品创作完成之日。每一个文本都是永久进行的、此时此地的写作。这样的文本分析采取开放的思路,否定作者赋予作品唯一阐释的权利,注重读者对作品的理解,将阅读过程由传统的演绎过程发展为意义的生产过程。按照罗兰·巴特的观点,德国著名作家君特·格拉斯的中篇小说《猫与鼠》是可写之文,因为它一经发表就引起轩然大波,对其的评论褒贬不一。小说有限的叙述视角也在文本中留下许多空白点,留给读者非常多的想象空间。本文从小说所受的争议和文中的空白点出发,从罗兰·巴特的文本论角度对《猫与鼠》进行阐释,肯定了小说的美学价值。

关 键 词:符号学 文本理论 读者 阐释 

分 类 号:I06[文学—文学理论]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