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陈劲阳[1]
出 处:《社会科学战线》2013年第8期173-177,共5页Social Science Front
摘 要:报应主义、威慑主义、再社会化主义等不同刑罚观在英国刑罚理论史上一直聚讼纷纭。历史上,英国唯心主义哲学家认识到了康德的报应主义刑罚观面临的实践问题:由于人们无法可靠地确定犯罪人的道德罪恶程度,从而追求刑罚的痛苦程度与犯罪所具有的道德罪恶程度成比例的罪刑均衡难以实现。他们受黑格尔刑罚思想的启发,以权利侵犯说为基础重新审视刑罚本质,力图将报应主义、威慑主义、再社会化主义等不同刑罚观糅合进一个统一的刑罚理论中。其独特理论视角时至今日仍具有启发性。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2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