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李晶[1] 张华东[2] 王振兴[1] 黄倜[1] 王梓淞[1] 刘颖[1]
机构地区:[1]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风湿免疫科,硕士研究生北京100053 [2]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北京100053
出 处:《北京中医药》2013年第6期448-449,共2页Beijing Journ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摘 要:基于对《金匮要略.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中集中论述痹病发病原因的相关脉证条文的分析,结合《内经》中对于人身气血、津液、五味、五脏相关性的理论论述基础,总结出仲景时代对于痹病发病5种病因的认识分别为:肝肾不足、寒湿内侵;脾胃蕴热、复感外邪;阴血不足、风邪外袭;气虚湿盛、汗出当风;过食酸咸、内伤肝肾。依据其不同的病因,分析了痹病的内在发病机制,体现了与《内经》"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的强调以外邪为主的病因论述的不同之处,阐述了痹病发病的内在因素多兼有内虚,人身在内虚的基础上则更易感受外来邪气的侵袭,由此内外相感,皮肤、筋骨的气血因而凝滞不通,流于关节,则发而为痹,明确了痹病的发病多由"重虚"所致。
分 类 号:R222.3[医药卫生—中医基础理论]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