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时期莲瓣造型流变及其含义  被引量:7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何志国[1] 

机构地区:[1]华东师范大学艺术研究所

出  处:《民族艺术》2013年第4期141-145,166,共6页National Arts

基  金:国家社科基金规划项目"汉晋佛像的考古发现与研究"(09BKG008);上海市教委2012年度科研创新重点项目(12ZS037);高等学校全国优秀博士论文作者2009年专项资金资助项目"汉唐墓葬美术中的佛教文化因素"(201015);华东师范大学"985"教师队伍建设科研启动费(79633402)阶段性成果

摘  要:先秦莲瓣多见于铜壶器盖之上,起到捉手作用,其原型可能脱胎于宗周地区西周晚期的波曲纹,春秋早期受各地盛产莲瓣影响而定型。莲瓣器盖流行于春秋时期,春秋晚期开始,莲瓣器盖从铜壶扩展至铜豆,战国时期,扩展至铜鼎、仿铜陶壶、漆豆等。铸(塑)莲瓣造型器盖铜器的器主多为诸侯国卿大夫等上层贵族,莲瓣器盖的形成、流变,反映周贵族文化扩展和演变,无论是形态还是内涵,都与印度和印度初期佛教艺术没有联系。

关 键 词:先秦 莲瓣造型 流变 含义 

分 类 号:K879.4[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