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志国

作品数:56被引量:165H指数:6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华东师范大学更多>>
发文主题:佛像东汉摇钱树出土西王母更多>>
发文领域:历史地理艺术哲学宗教文化科学更多>>
发文期刊:《民族艺术》《美与时代(创意)(上)》《湖南省博物馆馆刊》《艺术探索》更多>>
所获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创新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江苏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分铸法:4至5世纪中国青铜佛像的传统制作方法
《湖南省博物馆馆刊》2024年第1期537-548,共12页 何志国(译) 张静文(译)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七世纪前金铜佛考古学研究”(批准号:17BKG002,2017—2022)阶段性成果
当前学术界对中国早期青铜佛像的研究证实其制作工艺采用分铸法,而非失蜡法,这与以往的研究结论相反。本研究从初次检测的60多件作品中,选取纽约大都会博物馆中的两件和旧金山亚洲博物馆中的一件进行重点分析研究。这三件作品的体量有差...
关键词:4至5世纪 中国金铜佛像 分铸法 金属垫片 泥芯延伸 
孔望山石象“纪年铭文”质疑——兼谈中国佛像起源
《中原文物》2024年第6期120-128,共9页何志国 
纪达凯称孔望山石象左前腿后侧腋下发现汉明帝“永平四年(61)四月篆”铭文,认为孔望山佛像年代为东汉初期,改变了中国佛像的起源。“铭文”实际上是一些略呈平行、不太规整的横向凿痕。汉明帝感梦金人传说出现于汉魏时期。中国最早的佛...
关键词:孔望山石象“铭文” 东汉时期 汉明帝感梦 中国佛像起源 
咸阳出土“东汉青铜佛像”献疑被引量:1
《中原文物》2023年第6期122-131,共10页何志国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七世纪前金铜佛考古学研究”(批准号:17BKG002)阶段成果。
我国发现汉晋佛陀像超过130例,主要特征是:东汉佛像施无畏印,吴晋佛像施禅定印。咸阳青铜立佛左、右手均握衣角和袈裟形态与东汉佛像图像志特征不符,其肉髻有孔、细长眼、右撇式袈裟衣纹、莲座莲瓣扁平肥大均为十六国时期特征。咸阳青...
关键词:咸阳成任东汉晚期墓 青铜佛像 十六国时期 年代分析 
文明之旅:中国古代佛像铸造工艺流变
《湖南省博物馆馆刊》2022年第1期450-457,共8页 何志国(译) 张静文(译)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七世纪前金铜佛考古学研究”(批准号:17BKG002,2017—2022)阶段成果。
公元3世纪,佛教自印度传入中国北方时,旅行者可能携带了由失蜡法铸造的小型佛像。4世纪中叶,随着佛教的普及,这些失蜡法雕像成为当地雕塑的原型;然而,它们使用了中国传统的范铸法进行铸造。在6世纪末至7世纪初,中国佛像的铸造经历了从...
关键词:中国古代青铜佛像 范铸法 失蜡法 
早期纪年金铜单尊立佛像类型与分期探讨
《湖南省博物馆馆刊》2020年第1期383-397,共15页何志国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七世纪前金铜佛像考古学研究”(批准号:17BKG002)阶段性研究成果
早期金铜单尊立佛像分为五型:A型,舟形背屏;B型;树叶形背屏,C型,失背屏;D型,舟形背屏+双层台座;E型,树叶形背屏+双层台座。经历了起源、初兴(第一至三期)、鼎盛(第四期)和衰落(第五期至第七期)过程。造像铭文为"像"的数量最多,供养者为...
关键词:早期 纪年 金铜单尊立佛 类型 年代分期 民间信仰 
印度波罗时期(9-12世纪)那烂陀大寺院佛传故事造像碑源流研究
《美与时代(创意)(上)》2018年第10期62-64,共3页王超 张同标(指导) 何志国(指导) 
印度在9-12世纪为波罗王朝统治时期,此时期印度的佛教已经逐渐趋于衰落,佛教出现经院化与密教化的特征。本文以印度波罗时期那烂陀大寺院中的佛传故事造像碑(以下简称"八相图")为研究对象,对那烂陀博物馆藏的四尊9-12世纪的八相图造像...
关键词:八相图 佛传故事 造像碑 印度波罗时期 那烂陀大寺院 
安大略皇家博物馆藏东汉摇钱树佛像考略被引量:1
《湖南省博物馆馆刊》2017年第1期350-357,共8页何志国 张凯丽 
安大略皇家博物馆收藏摇钱树佛像,竖椭圆形项光铸于摇钱树干之上,佛像肉髻系带,无口髭,衣袖纹下垂、宽大,遮住双腿,具有从东汉中期向东汉晚期摇钱树佛像的过渡特点,衣纹开创了早期金铜佛的先河。在摇钱树上首次出现三宝标图像和佛与西...
关键词:安大略博物馆 摇钱树佛像 东汉中晚期 宽大衣纹 三宝标 早期金铜佛 
斯里兰卡佛寺构件护栏石分期研究
《中原文物》2017年第5期94-100,共7页Sasni Amarasekara 何志国 浦昕怡 
在斯里兰卡,护栏石起源于固定寺庙台阶两侧栏杆的楔子,它的造型经历了从简单到复杂的六个发展阶段。长方形石板毫无疑问是护栏石的最早形式,然后,它的顶部变得稍微弯曲,雕刻一个形态饱满的罐子,先后引入侏儒的形象和眼镜蛇王,最后,发展...
关键词:护栏石 六个阶段 眼镜蛇王 
早期纪年金铜观世音造像类型研究被引量:8
《艺术探索》2016年第6期70-84,共15页何志国 
上海市教委2012年度科研创新重点项目"早期金铜佛像研究"(12ZS037)
早期纪年金铜观世音像大约从5世纪70年代兴起,以莲花手观世音造像为代表(A、B、C三型);6世纪初,模仿佛陀施无畏和与愿印说法形象的观世音造型开始出现(D、E、F三型);到北魏晚期(507~534年),说法的观世音形象的类型和数量超...
关键词:5—6世纪 纪年金铜观世音造像 类型 分期 特点 
早期金铜佛像研究述评被引量:3
《中国美术研究》2016年第1期25-37,共13页何志国 
上海市教委2012年度科研创新重点项目(项目编号:12ZS037)阶段性成果
现有早期金铜佛的研究主要围绕早期金铜佛的起源、类型和分期、区域研究、专题研究和真伪鉴定五方面展开。有的著录出现造假金铜佛,对早期金铜佛像起源、年代判定和分期认识差异较大,内容重复、方法单一是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当务之急是...
关键词:早期金铜佛 研究现状 考古学方法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