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与文学经典的重构——以鲁迅的《祝福》为例  被引量:2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胡牧[1,2] 

机构地区:[1]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 [2]南京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210097

出  处:《江苏社会科学》2013年第1期210-215,共6页Jiangsu Social Sciences

基  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文本世界与现实世界的交锋:翻译家的价值取向研究"(11YJC740037);江苏省社科青年基金项目"杨宪益英译中国文学研究"(11WWC011);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招标项目"文化与全球化"(批准号[2010]2号);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项目(164320H105)的阶段性成果

摘  要:文学经典是由特定的人、在特定的时间、出于特定的原因建构而成的,而符号是其建构的中介。雅各布森将符号翻译分为语际、语内、符际三类,这对文学如何由民族的成为世界的、文字的成为影像的等等,提供了重要的阐释途径。本文所谓翻译,即指语际、语内、语符三项,而非仅仅语际一项。《祝福》的经典重构表明:经典作品的思想性、艺术性和意象性通过符号所蕴含的可阐释性,召唤着对文本的重译、改编和表演,从而使经典由"今生"寻求到本雅明所青睐的"来世"。

关 键 词:经典重构 《祝福》 重译 改编 表演 

分 类 号:I210[文学—中国文学] I046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