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益与私益之间:论文物保护法的价值取向——以非国有不可移动文物保护为例  被引量:19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张舜玺[1] 马作武[2] 

机构地区:[1]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 [2]中山大学法学院

出  处:《法学评论》2013年第5期62-67,共6页Law Review

基  金:中国人民大学研究生科研基金"文物保护与物权法律关系研究"(项目编号:92326020)的阶段性成果

摘  要:本文以非国有不可移动文物作为切入点探讨了文物保护法在公共利益与私人利益之间的价值取向。通过对非国有不可移动文物价值意义与保护效果的阐述指出了当前文物保护法在价值取向上过于侧重公共利益,是一种"政治化的集体主义",忽视了对私人利益的保护,从而产生了一系列不利于文物保护的状况。在对比了美国、英国及我国台湾地区在非国有不可移动文物保护上的经验并与我国现实土壤结合后,指出我国文物保护法在今后的调整中应当对私人利益予以充分重视。

关 键 词:公共利益 私人利益 价值取向 非国有不可移动文物 

分 类 号:D922.16[政治法律—宪法学与行政法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