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作武

作品数:41被引量:273H指数:9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法学院更多>>
发文主题:法律思想沈家本中国古代社会传统法律文化权利意识更多>>
发文领域:政治法律哲学宗教历史地理文学更多>>
发文期刊:《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现代法学》《社会科学家》《中山大学研究生学刊(社会科学版)》更多>>
所获基金: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十一五”规划项目广东省普通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中国人民大学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传统法文化中的价值评判基准——从胡适的《中国传统中的自然法》切入
《广东社会科学》2021年第3期224-234,256,共12页马作武 林懋 
胡适在《中国传统中的自然法》中尝试将西方法律文化中的"自然法"概念与中国传统法律思想进行比较,列举"天道"、"天理"与儒家经典的传统文化概念,共同构成了价值判断之基准。这一观点为当代法学理论与传统法律思想的衔接架构了桥梁,但...
关键词:胡适 传统文化 法哲学 自然法 价值基准 “天理”-“人道”体系 
法治视域中的中国近代民主实践:阶段、进路与归因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9年第3期97-106,共10页廖万春 马作武 
近代中国社会转型中,民主实践历经清末立宪政治改良运动、民国初期南北政治分裂军政嬗变及国民党施行军政训政三个不同阶段,执政当局、思想精英和政治实权人物曾经积极主导推动民主实践的法治化运作,分别提出有君行宪、再造新民、因人...
关键词:近代中国 民主实践 宪制 法治 君主立宪 三民主义 联治民主 
荀子“正名”论释被引量:3
《学术研究》2014年第11期50-54,共5页柯卫 马作武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2013年度一般项目"先秦诸子法律思想的现代诠释"(13YJA820035);广东财经大学法治与经济发展研究所2013年度招标项目"中国法律传统与和谐社会构建"的阶段性成果
先秦时代社会转型而导致诸子百家多讲"正名",儒家代表人物孔子和荀子的"正名"之论却别有深意,尤其是荀子,更是建构了一套完整的理论体系。其中遵循"君要像君、臣要像臣"这一传统礼制原则本题中应有之义,还有两方面与政治法律相关的内容...
关键词:荀子 正名 等级 
墨家平等思想探析被引量:2
《法学评论》2014年第3期170-177,共8页马腾 马作武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先秦诸子法律思想的现代诠释>(批准号:13YJA820035);厦门大学法学院青年教师科研基金项目<墨家"兼爱";"贵俭"思想与传统社会正义理念>的阶段性成果
墨子学儒者之业而自创学说,以兼爱为根本,以平等为宗旨,曾构建一个"非儒"的墨学体系。而后墨学式微,学人或尊儒辟墨,或视墨同儒,排抑消解墨学之平等思想。细绎其旨,墨子高倡"兼以易别",阐发一种异于儒家"仁爱"的"兼爱"论:兼交并举、爱...
关键词:墨家 兼爱 平等 正义 法仪 
公益与私益之间:论文物保护法的价值取向——以非国有不可移动文物保护为例被引量:19
《法学评论》2013年第5期62-67,共6页张舜玺 马作武 
中国人民大学研究生科研基金"文物保护与物权法律关系研究"(项目编号:92326020)的阶段性成果
本文以非国有不可移动文物作为切入点探讨了文物保护法在公共利益与私人利益之间的价值取向。通过对非国有不可移动文物价值意义与保护效果的阐述指出了当前文物保护法在价值取向上过于侧重公共利益,是一种"政治化的集体主义",忽视了对...
关键词:公共利益 私人利益 价值取向 非国有不可移动文物 
论孔子思想的专制主义精神
《南京大学法律评论》2012年第2期97-107,共11页马作武 
司法部法治与法学理论研究一般项目《传统法律文化研究》(项目编号:09SFB2012)的成果之一
我们并不否认孔子道德哲学所具有的积极价值,但也必须警惕其政治哲学的危害性。孔子的思想与学说表现出了强烈的尊君崇王思想以及排抑异己的文化专制意识;他提倡"正名"的目的在于建构等级分明的金字塔似的政治秩序;而其"中庸"、"和谐"...
关键词:孔子 尊君 专制主义 
先秦法家重刑主义批判被引量:15
《中外法学》2012年第6期1264-1277,共14页马作武 
广东省2007年度普通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创新团队项目<儒;法两家法律思想之分合及对中华法系的影响>(项目批准号为07JDTDXM82001)的阶段性成果
先秦以商鞅、韩非为代表的法家之学,以"刑名法术"为核。其所谓"法"者,若指向法律,则坐实于刑。重刑主义是法家思想的必然归宿,其理论基础包括任力不任德的实力主义、性恶论、重刑爱民论、民众愚昧论等;其内容包括刑主赏辅、"刑用于将过"...
关键词:法家 重刑主义 批判 
道家法思想的“大和”本质被引量:2
《社会科学家》2012年第1期16-20,共5页马腾 马作武 
司法部2009年度国家法治与法学理论研究一般项目<传统法律文化研究>(项目编号:09SFB2012)的阶段性成果
道家以"道法自然"的哲学本体论阐释了宇宙万物创生、共存的和谐,辅以"崇大"、"贵柔"的辩证法思维,形成一种以"大和"为本质的思想。经由"道——德"或"天道——人道"的路径,道家呼吁以"不争"为处世原则,在治道层面阐发平等、自由、贵生等...
关键词:道家 和谐 道法自然 不争 无为之治 
中国近代法治理论的形成及演变被引量:1
《中山大学法律评论》2010年第1期36-57,共22页马作武 李平龙 
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十一五”规划项目《先秦诸子的法律思想及其影响》(批准号06G01)的阶段成果
清末法律改革全面引进西方法律,瓦解了传统的中华法系和传统律学,中国的法律及法学走上了一条现代化的道路。法治理论是中国近代法理学的重要理论问题,也是当前我们法理学重要的学术遗产。中国近代法治理论在传统法家理论和西方现代法...
关键词:法治理论 中国近代法理学 形式主义法治观 实质主义法治观 
孟子“民贵君轻”说的非民主性被引量:8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6期88-92,共5页柯卫 马作武 
广东省2007年度普通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创新团队项目"儒;法两家法律思想之分合及对中华法系的影响"(项目批准号07JDTDXM82001)的阶段性成果
至今仍有许多人认为孟子的"民贵君轻"说属于民主思想,这种观点的错误在于混淆了民本与民主的本质,割裂了孟子思想的整体性。其实,孟子之说并没有跳出君主政治前提下有关君民关系的理论范畴,与以人民主权为核心内涵的民主思想不可同日而...
关键词:孟子 民贵君轻 民本 民主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