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姜敏[1,2]
机构地区:[1]西南政法大学法学院 [2]北京师范大学刑事法律科学院
出 处:《政法论坛》2013年第5期162-169,共8页Tribune of Political Science and Law
基 金:作者主持的2011年重庆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罪刑法定语境下的刑事司法案例指导制度研究"[批准号2011QNFX53]的阶段性成果之一
摘 要:始于我国刑事司法实践,并最终被2013年1月1日实施的刑诉法法制化的刑事和解,是我国刑事司法实务和理论界的热点、焦点和争点。其以赔偿损失或道歉等为器,矫正错误、修复损害、治愈心灵而决刑事纠纷,从而实现恢复正义,迥异于传统刑事司法借助于刑罚之器——以惩罚之苦隔离化和污点化犯罪而实现的报应正义。刑事和解的理论和践行是对传统犯罪观、刑罚观的祛伪,也是传统刑事司法从报应正义向恢复正义的现代转型之辙。徒刑事和解不足以自行,正如徒刑罚不足以自行,惩罚的实现依赖监狱等配套器物和制度与之相适应,刑事和解恢复正义的实现也不能单枪匹马,其必须有其他配套的健全机制才能达至。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