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经济危机到精神危机——《夜总会里的五个人》文本解析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邬冬梅[1] 

机构地区:[1]绵阳师范学院

出  处:《山西青年(下半月)》2013年第9期150-152,共3页Shanxi youth

摘  要: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的经济危赦带来了中国社会中的破产、失业等现象。生存的困境带来了精神的绝望与困境。30年代的文学作品反映了经济忘却背景下的社会经济生活与反抗。而穆时英等新感觉派作家另辟蹊径,以现代主义的艺术手法畏现颓靠放纵的都市洋场生活,以“含泪的笑”的形式展现了经济危机.背景下的生存危机与精神危机。而反传统的现代主义的艺术手法强化了这种表现方式的效果。本文以穆时英《夜总会里的五个人》等作品为主进行文本分析,从小说的社会经济背景、人物的生存困境与精神危机、小说的现代主义手法、小说的悲剧性主题几个方面进行分析,尤其着重探讨小说的现代主义手法,从结构和节奏、意识流手法、光影和色彩的对比和夸张、人物精神困境的展现等来进行详细的解读。展示新感觉派小说对于30年代精神危机的表现威就。

关 键 词:经济危机 精神危机 穆时英 《夜总会里的五个人》 现代主义 

分 类 号:I207.42[文学—中国文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