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嵊州小黄山遗址的稻作生产——来自植物硅酸体的证据  被引量:10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郑云飞[1] 陈旭高[2] 王海明[2] 

机构地区:[1]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科技考古室 [2]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出  处:《农业考古》2013年第4期11-17,共7页Agricultural Archaeology

基  金:国家文物局文物保护创新联盟科研经费资助(项目编号:20120230)

摘  要:新石器时代早期的浙江嵊州小黄山遗址出土的陶器坯土和红烧土中掺和着大量的稻谷颖壳和植物,在研究稻作起源和早期稻作生产方面具有重要意义。鉴于遗址没有发现炭化稻谷和与稻作生产有关的生产工具,本研究通过植物硅酸体分析方法,对古稻的文化属性、稻作生产在先民经济活动中的重要性、栽培稻系统的演化方向等进行了探讨。遗址地层和遗迹土壤中高密度的稻叶片运动细胞硅酸体反映了稻米是在小黄山遗址先民食物中占有重要地位;不同于野生稻的双峰乳突形态特征表明当时已经开始农业生产活动,生产稻米;运动细胞硅酸体形态特征解析结果显示遗址土壤硅酸体来自粳稻,且带有热带粳稻特性。另外,遗迹硅酸体分析结果也为认识遗址功能区等提供了参考依据。

关 键 词:小黄山遗址 植物硅酸体 食物结构 稻作起源 

分 类 号:K871[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