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云飞

作品数:38被引量:403H指数:15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更多>>
发文主题:水稻遗址新石器时代硅酸体新石器时代遗址更多>>
发文领域:农业科学历史地理生物学天文地球更多>>
发文期刊:《南方文物》《中国稻米》《中国农史》《东南文化》更多>>
所获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浙江余姚市施岙遗址古稻田遗存发掘简报被引量:3
《考古》2023年第5期3-21,F0002,共20页王永磊 宋姝 张依欣 梅术文 陆雪姣 郑云飞 孙国平 林城(拍摄) 郑豆豆(绘制) 王钰(绘制) 梁江涛(绘制) 何仁儒(绘制) 袁云江(绘制) 
施岙遗址古稻田遗存位于浙江省宁波市余姚市三七市镇相岙村施岙自然村西侧山谷中,地处四明山余脉翠屏山与余姚江河谷平原交界地带(图一)。中心地理坐标为北纬30°01′39″、东经121°22′31″,地表海拔1.4~4.2米,东南距田螺山遗址约400...
关键词:浙江余姚市 施岙遗址 古稻田 河姆渡文化 良渚文化 
良渚古城钟家港古河道南段植物遗存研究被引量:1
《农业考古》2022年第6期24-34,共11页武欣 郑云飞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中华文明起源进程中的生业、资源与技术研究”(项目编号:2020YFC1521606);国家文物局重大专项课题“考古中国:长江下游区域文明模式研究”。
钟家港古河道为良渚古城内贯穿南北的重要的河道,生活在河岸的居民向河内倾倒生活垃圾,留下了较多的遗物。对2016—2017年度采集的样品浮选后发现,钟家港南段的先民以水稻为主食,日常进行水稻加工,还出土了少量的粟;桃、李、南酸枣、甜...
关键词:良渚古城 钟家港南段 植物遗存 人类活动 
中国考古改变稻作起源和中华文明认知被引量:5
《中国稻米》2021年第4期12-16,共5页郑云飞 
稻作是东亚地区文明发展的物质基础。20世纪70年代河姆渡遗址出土稻谷证明中国是稻作起源地,颠覆了稻作起源于印度学说,确立以稻作农业为特色的长江流域与黄河流域一样,同为中华文明的发祥地。近年来中国考古取得丰硕成果,良渚古城遗址...
关键词:水稻 稻作起源 变异中心 地理区分法 稻谷遗存 农耕遗迹 
浙江余姚市井头山新石器时代遗址被引量:24
《考古》2021年第7期3-26,F0002,共25页孙国平 梅术文 陆雪姣 王永磊 郑云飞 黄渭金 李永加(摄影) 
余姚市人民政府;余姚市文化广电体育新闻出版和旅游局;三七市镇政府的大力支持。
2019~2020年对井头山遗址的发掘,遗迹有灰坑、食物储藏坑、器物加工场所及食物处理场所等,遗物有陶器、石器、骨角器、贝器、木器、编织物,动物遗存、植物遗存和石块。遗址的年代为距今8300~7800年,是中国沿海地区迄今发现的年代最早、...
关键词:浙江省余姚市 井头山遗址 贝丘遗址 新石器时代 
良渚文化的生业经济与社会兴衰被引量:19
《考古》2020年第2期83-92,共10页袁靖 潘艳 董宁宁 司徒克 赵辉 秦岭 宋建 陈杰 刘斌 郑云飞 宋姝 吴卫红 林留根 胡耀武 罗运兵 李志鹏 吕鹏 
近些年来,随着反山遗址大型贵族墓葬、良渚古城、莫角山宫殿区和大型水坝的发掘,良渚文化成为研究的热点。依据碳十四年代测定结果,良渚遗址的时间上限为距今5300年左右[1]。良渚文化尽管年代开始较早,率先跨入早期国家的门槛,但是到距...
关键词:良渚文化 生业模式 稻作农业 家养动物 
良渚文化时期的社会生业形态与稻作农业被引量:24
《南方文物》2018年第1期93-101,60,共10页郑云飞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2015CB953801);浙江省文物保护科技项目(2014005)的资助
本文基于考古遗址的植物遗存和稻作农耕遗迹调查和发掘成果,对新石器时代晚期良渚文化时期的社会生业形态和稻作农耕进行了综合研究。研究勾勒出良渚稻作农业文化体系的生业形态特点:稻米生产发达,瓜、果、蔬菜等种植业结构完备,采集食...
关键词:新石器时代 良渚文化 生业形态 稻作农业 农业生产力 
稻谷遗存落粒性变化与长江下游水稻起源和驯化被引量:13
《南方文物》2016年第3期122-130,共9页郑云飞 蒋乐平 Gary W.Crawford 
国家文物局文物保护科技项目(No.20120230);科技部部973项目(No.2015CB953801);浙江省文物保护科技项目(No.2014005)支持
人工驯化的水稻有别于野生稻,落粒性变化是水稻最显著的综合驯化性状之一。本研究从形态和组织两方面观察了距今9000-8400年的浙江永康湖西遗址出土的稻谷小穗轴,结果显示既有野生型也有栽培型,以野生型为多,表明新石器时代早期已经栽...
关键词:长江下游 新石器时代早期 稻谷遗存 小穗轴基盘 落粒性缺失 稻作起源 
2006-2013年良渚古城考古的主要收获被引量:45
《东南文化》2014年第2期31-38,67,共9页刘斌 王宁远 郑云飞 陈旭高 周文林 闫凯凯 陈明辉 祁自力 芦希彦 陈全和 徐有秀 范畴 
"中华文明探源及其相关文物保护技术研究(2013-2015)"子课题"中华文明起源过程中三大都邑性聚落综合研究"(课题编号2013BAK08B04)的成果
2006年以来对良渚古城遗址的考古调查、勘探与发掘,初步明确了古城内外的遗址布局、水系环境以及城墙的分布情况:古城的修建均有统一的规划,城墙充分利用自然地势整体、同时夯筑而成;城内分布有宫殿区、建筑基址和王、贵族墓地;城外的...
关键词:良渚古城 良渚文化 莫角山遗址 美人地遗址 岗公岭大坝 
浙江余杭茅山遗址古稻田耕作遗迹研究被引量:33
《第四纪研究》2014年第1期85-96,共12页郑云飞 陈旭高 丁品 
浙江省财政厅;国家文物局文物保护创新联盟项目(批准号:20120230);科技部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批准号:2010BAR67B03和2013BAR08B03)共同资助
通过大范围、多地点的钻孔调查,在浙江余杭茅山居住遗址周围发现了大面积新石器时代晚期的稻田耕作遗迹。基于土壤的植物种子和硅酸体分析,对古稻田生态进行了复原,对当时稻田生产力水平进行了评估。分析结果显示,新石器时代晚期的稻田...
关键词:茅山遗址 稻田遗迹 农田生态 耕作方式 土地生产力 
浙江余姚田螺山遗址土壤植硅体AMS^(14)C测年初步研究被引量:8
《第四纪研究》2014年第1期1-7,共7页金和天 潘岩 杨颖亮 秦岭 孙国平 郑云飞 吴小红 
科技部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中华文明探源工程(三)(批准号:2010BAK67B01);国家文物局全国文物保护科学和技术研究项目重点科研基地课题"小样品碳十四年代测定方法研究"(批准号:20110212)共同资助
植硅体(phytolith)是植物体细胞中非晶体二氧化硅脱水后的产物。非晶体二氧化硅的一个聚合基有活性,能够结合植物细胞中的有机碳。植物体死亡后,非晶体二氧化硅脱水,形成坚硬的硅质物,具有抗风化、抗腐蚀、耐酸的特点。植物原生的有机...
关键词:植硅体 加速器质谱(AMS) 碳十四年代测定(^14C) 新石器 田螺山遗址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