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遗存

作品数:177被引量:1006H指数:21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更多>>
相关作者:赵志军孙永刚孔昭宸刘长江靳桂云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社会科学院山东大学赤峰学院中国科学院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植物遗存在“贾湖文化”研究中的意义及其再思考
《化石》2024年第4期71-75,共5页孔昭宸 刘长江 张居中 
触及人类起源、文化起源和文明起源研究的命题,总要涉及到古人类与古代先民生存的自然环境、生业方式、饮食结构及其文明化的进程。这些成为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领域的研究者们进行相互交叉研究的热点,亦是其难点。漯河市舞阳县贾湖文化...
关键词:贾湖文化 生业方式 文明起源 文化起源 文明化 饮食结构 自然科学领域 植物遗存 
广州松丁山遗址大植物遗存的发现和研究被引量:1
《文博学刊》2024年第2期5-12,21,共9页王洁 葛威 曹耀文 
松丁山遗址是位于广州市增城区的一处先秦时期遗址。通过对15份来自松丁山遗址第一期灰坑的土样进行浮选,共获得可鉴定炭化植物种子289粒和炭屑13.1克。其中,植物种子有水稻和粟等谷物类,牛筋草、苋属等杂草类,葡萄属等水果类,以及盐麸...
关键词:松丁山 植物考古 稻作农业 
广东高明古椰遗址新石器时代植物遗存初步分析
《文博学刊》2024年第1期26-34,共9页李昭 李岩 马永超 马志坤 李泉 刘长江 崔勇 杨晓燕 
古椰遗址的饱水环境为保存植物遗存提供了优势,为探索古椰先民与植物的相互关系提供了直接证据。对采集和浮选所获植物遗存的分析显示,古椰先民可能利用低矮处水域边缘的克拉莎(Cladium jamaicence subsp. chinense)草丛作为废弃物倾倒...
关键词:古椰遗址 采集经济 橡子利用 新石器时代 
陕西泾阳蒋刘遗址炭化植物遗存及相关问题分析被引量:2
《考古与文物》2024年第1期121-128,共8页田多 邵晶 裴学松 李静波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文化科技与现代服务业”重点专项“中国北方旱作农业起源、形成与发展研究(一期)”(编号:2022YFF0903500);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专项“黄土高原与中华文明形成机制研究”(编号:2022JZDZ026)的阶段性成果;“陕西省高校青年创新团队”项目支持。
陕西泾阳蒋刘遗址是一处仰韶晚期聚落遗址。2021年,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对该遗址开展了抢救性发掘,出土遗物丰富,遗迹尤以袋状灰坑最为显著。本研究对该遗址植物考古浮选样品进行分类、鉴定和统计,发现炭化农作物主要以粟和黍为主,并有少...
关键词:蒋刘遗址 植物遗存 仰韶晚期 泾河流域 
资讯·国际
《大众考古》2024年第2期8-11,共4页
墨西哥:新莱昂洞穴遗址墨西哥东北部新莱昂的一个洞穴中发现了2500年前的2名青少年和1名婴儿的墓葬。遗骸可能是以捆绑方式埋葬的,墓葬中还发现了由淡水贝壳制成的珠子、矛头和植物遗存。法国:洞穴岩画研究团队在法国西南部的Font-de-Ga...
关键词:洞穴遗址 法国西南部 植物遗存 莱昂 墨西哥 岩画研究 
考古资讯
《大众考古》2024年第1期8-11,共4页
墨西哥:2500年前古墓墨西哥东北部--处洞穴中发现了2名青少年和1个婴儿的合葬墓,年代距今2500年。墓穴中清理出淡水贝壳制成的珠子、矛头和植物遗存,还有编织品、纺织品和可能是棉花纤维的痕迹。
关键词:棉花纤维 植物遗存 考古 墓穴 墨西哥 纺织品 
湖南石门马鞍遗址出土植物遗存分析
《湖南考古辑刊》2024年第1期296-305,共10页顾海滨 何赞 
在马鞍遗址不同遗迹单位的文化层土壤中,获取了357粒植物种子遗存,这些种子类型较为简单,主要以农作物粟为主,稻次之。结合该遗址周围的山地环境,说明在商晚期,当粟由北方传入此地后,得到了大面积的种植,形成了一种新型的山地生业经济,...
关键词:马鞍遗址 植物遗存   
锶同位素溯源植物遗存产区的研究进展及对清宫道地药材溯源的启示被引量:1
《中国中药杂志》2024年第1期39-45,共7页姜云璐 彭华胜 杨滨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22YFC3500904);中央本级重大增减支项目(2060302);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创新团队及人才支持计划项目(ZYYCXTD-D-202005)。
锶同位素(87Sr/86Sr)溯源技术目前已广泛应用于动物遗存与现代食品产地溯源研究,但由于样品的污染与清洗问题,仅有较少的植物遗存溯源工作中应用此技术。故宫博物院保存有1000余件清宫药材文物,是研究道地药材不可多得的珍贵材料。清宫...
关键词:锶同位素 87Sr/86Sr 本草考古 道地药材 产区溯源 
淮河中下游新石器时代中期生业格局变迁——以双墩遗址植物遗存为例
《南方文物》2023年第6期232-239,共8页郑晓蕖 张东 赵志军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淮河中下游新石器时代晚期生业模式的植物考古学研究》(批准号19CKG027)课题资助。
淮河中下游是新石器时代文化面貌复杂、交流频繁的区域,正如地理环境一样,文化面貌也兼具南北两地风格,农业格局及生业模式亦是在这种环境与文化的双重影响下得以形成。双墩遗址在该地区新石器文化中晚期之交具有突出的代表性,其2014—2...
关键词:双墩遗址 大植物遗存 生业格局 
晋唐时期吐鲁番地区所见粟黍作物考辨及加工研究——以出土文书与植物遗存为中心被引量:1
《敦煌研究》2023年第6期83-93,共11页陈涛 帕丽旦木·沙丁 蒋洪恩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新疆吐鲁番三至十三世纪期间的植物利用与文化交流研究”(22BKG041)。
本文通过对吐鲁番文书中粟和黍相关名词的考证,结合出土植物遗存研究,确认了“粟细米”和“细米”应为粟和黍加工后的精米,并进一步探讨了晋唐时期吐鲁番地区的粟黍加工情况。研究表明,吐鲁番居民栽培的黍穄以粳性为主,使用杵臼和碓来...
关键词:晋唐时期 吐鲁番地区 粟黍加工 文书 植物遗存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