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居中

作品数:129被引量:927H指数:21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更多>>
发文主题:贾湖遗址遗址新石器时代出土植物性食物更多>>
发文领域:历史地理农业科学天文地球生物学更多>>
发文期刊:《中国科学:地球科学》《科学》《地层学杂志》《人民音乐》更多>>
所获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贾湖遗址出土骨管的属性及功能试析
《人民音乐》2025年第3期20-24,共5页张居中 
郑州中华之源与嵩山文明研究会重大课题;郑州市嵩山文明研究基金会;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重大项目“中国古管乐器文献、图像及文物资料集成与研究”(项目批准号:17ZDA245)共同资助。
贾湖遗址自1983年首次发掘,至今已历时四十余年,共进行了十次发掘,出土了大量史前遗迹遗物,被评为20世纪全国100项考古大发现之一和中国考古百年百大发现之一。其中,陆续发掘出土的近五十支骨管被认为是中国音乐考古的重大发现之一,成...
关键词:考古发掘 骨管 研究者 重要文物 贾湖遗址 
植物遗存在“贾湖文化”研究中的意义及其再思考
《化石》2024年第4期71-75,共5页孔昭宸 刘长江 张居中 
触及人类起源、文化起源和文明起源研究的命题,总要涉及到古人类与古代先民生存的自然环境、生业方式、饮食结构及其文明化的进程。这些成为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领域的研究者们进行相互交叉研究的热点,亦是其难点。漯河市舞阳县贾湖文化...
关键词:贾湖文化 生业方式 文明起源 文化起源 文明化 饮食结构 自然科学领域 植物遗存 
借君一抹绿,助我上青天 贾湖遗址出土的绿松石
《大众考古》2024年第8期30-35,共6页张居中(文/图)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黄淮西部贾湖-裴李岗文化绿松石制品产源研究”(项目编号:42272212);郑州中华之源与嵩山文明研究会重大课题“黄淮西南部-南阳盆地裴李岗时代文化综合研究”共同资助。
爱美之心,古已有之。早在旧石器时代,人们就利用各种喜爱的物品做成串饰或坠饰来装扮自己,到了旧石器时代末期,尤其是东北亚地区,出现了环、璜、块等玉质装饰品,表明人类对玉的开发可追溯到几万年前。当时的玉石,按质料可分为透闪石玉...
关键词:旧石器时代 串饰 蛇纹石玉 绿松石 贾湖遗址 爱美之心 透闪石玉 上青天 
安徽淮北渠沟遗址古人类植物性食物资源利用与石器功能的淀粉粒分析
《华夏考古》2024年第4期78-87,共10页杨玉璋 廖静雯 张义中 姚凌 李为亚 崔启龙 张居中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772172);中国科学院国际伙伴计划项目(132311KYSB20190008);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新文科”基金(YD2110002016);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项目(973计划)(2015CB953802)资助。
渠沟遗址是目前准河中游地区发现的年代最早的新石器遗址,为了解该遗址先民植物性食物资源利用及部分石器功能,本文利用淀粉粒分析方法对遗址出土的15件石器残件进行了表面残留物提取与分析,结果发现了来自栗、薏苡、小麦族、菜豆族等4...
关键词:渠沟遗址 淮河中游 淀粉粒分析 植物资源利用 石器功能 
中原地区仰韶晚期至龙山早期农业经济探究——以巩义双槐树遗址炭化植物遗存分析为例被引量:1
《中国农史》2024年第3期48-58,共11页杨苗苗 杨玉璋 顾万发 崔启龙 张居中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2013—2018年度河南巩义双槐树遗址考古资料整理与综合研究”(19ZDA227)。
双槐树遗址位于河南省巩义市,是目前已知黄河中游仰韶文化晚期规模最大的具有都邑性质的中心聚落。为揭示该遗址农作物组成结构及其演变过程,同时探讨郑洛地区以双槐树遗址为中心的聚落群农业整体发展状况,本研究综合炭化植物遗存分析与...
关键词:双槐树遗址 炭化植物遗存 郑洛地区聚落群 农业经济 作物结构 
偃师商城遗址出土印纹硬陶和原始瓷的科技分析被引量:1
《华夏考古》2024年第2期29-37,共9页杨玉璋 曾令园 陈国梁 孙炳桂 龚莹雪 张居中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郑州商城出土白陶、印纹硬陶与原始瓷的制作工艺及产地研究”(项目编号:50902127)资助。
为了解河南偃师商城遗址出土印纹硬陶和原始瓷的工艺特征及产地来源,本文运用X射线荧光光谱仪、热膨胀仪和吸水率仪对遗址出土的7件印纹硬陶和3件原始瓷样品进行了分析测试。结果显示,上述样品胎体化学组成较为接近,皆具有南方陶瓷“高...
关键词:偃师商城 印纹硬陶 原始瓷 工艺特征 产地 
新石器时代前期中原地区文化格局演变及其文明因素萌芽
《南方文物》2023年第6期21-30,共10页张居中 顾纯光 
一、引言文明起源是考古学研究的重要内容,其与人类起源和农业起源被并列为国际考古学界的三大战略性课题。近些年来,随着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的持续推进,我国文明起源、形成和发展的社会复杂化进程研究取得了显著成绩,并实证了中华民族百...
关键词:考古学研究 考古学界 中华文明探源工程 文明起源 新石器时代 农业起源 多元一体 人类史 
安徽蚌埠禹会村遗址植硅体分析及其指示的龙山文化时期农业活动
《微体古生物学报》2023年第1期79-94,共16页李魏同欣 田玮馨 罗武宏 张东 孙炳桂 杨玉璋 孙雅洁 张代玲 张居中 
安徽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研究成果,项目批准号:AHSKY2019D43。
禹会村遗址是淮河中游地区的一处大型龙山文化时期城址,了解其农业活动有助于认识本地区新石器时代末期的农业发展水平与社会组织形式等。本文对禹会村遗址2017年和2020年两个发掘区的49份样品进行了植硅体分析,在多个遗迹单位中发现不...
关键词:植硅体分析 农业活动 禹会村遗址 龙山文化时期 淮河 
河南漯河四处遗址的炭化植物遗存分析——兼论淮河上游南部地区龙山时代晚期的农业结构
《南方文物》2023年第1期188-194,共7页程至杰 张雨欣 张居中 杨玉璋 袁增箭 朱振甫 
教育部人文社科规划项目“豫东南地区史前稻旱兼作农业的植物考古研究”(22XJA780001)的阶段性成果
本文以漯河地区四处龙山时代晚期中小型遗址(寺疙瘩、凌云台、善德、大悲寺)调查发现的炭化植物遗存为切入点,探讨淮河上游南部地区的农业结构。浮选出的炭化植物遗存包括粟、黍、水稻、大豆属、小麦5种农作物,狗尾草属、马唐属等旱地...
关键词:淮河上游 龙山时代晚期 农业结构 植物考古 
浙江金衢盆地新石器时代早中期上山文化陶器科技分析被引量:1
《中国陶瓷》2023年第2期56-62,共7页杨玉璋 张茂林 蒋乐平 李为亚 张居中 
中国科学院国际伙伴计划项目(132311KYSB20190008);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772172);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新文科基金(YD2110002016)。
金衢盆地位于浙江中西部钱塘江流域,是上山文化遗址的主要分布区域。利用现代科技方法对盆地内5处遗址出土上山文化(11000-9000 BP)陶器的化学组成、岩相、烧成温度和吸水率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样品胎体具有南方陶器共有的“高硅低铝...
关键词:金衢盆地 上山文化 陶器 制陶原料 烧成温度 吸水率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