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东

作品数:16被引量:42H指数:5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更多>>
发文主题:遗址大汶口文化动物考古稻作农业遗址出土更多>>
发文领域:历史地理生物学农业科学天文地球更多>>
发文期刊:《人类学学报》《大众考古》《华夏考古》《新华文摘》更多>>
所获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安徽省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先秦时期城市水利考古初论
《新华文摘》2024年第19期65-67,共3页刘亦方 张东 
城市水利是城市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所有古代城市均与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管控息息相关,古代城市水利理应成为城市考古的重点关注对象。先秦时期是中国古代水利起源与发展的关键阶段,城市水利是中国早期社会复杂化和城市化进程的重...
关键词:城市水利 城市基础设施 关键阶段 起源与发展 先秦时期 重点关注对象 
先秦时期城市水利考古初论
《考古》2024年第6期75-82,F0002,共9页刘亦方 张东 
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三星堆城址水资源利用与城市营建关系研究”(项目编号SC24SX008);中国社会科学院“创新工程”项目“黄淮下游地区史前城址与聚落的考古发掘与研究”(项目编号2016KGYJ004)的资助。
城市水利是城市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所有中国古代城市均与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管控息息相关,古代城市水利理应成为城市考古的重点关注对象。基于文献记载和考古新发现,有学者对汉长安城及其所在区域的水利设置进行了全面研究,首次提...
关键词:先秦时期 城市水利考古 学术史 方法论 
稳定同位素视角下双墩文化时期的家畜饲养策略研究——以禹会村遗址为例
《中原文物》2023年第6期56-65,共10页戴玲玲 李欣冉 张东 李志鹏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动物考古学视角下辽西地区夏家店下层文化时期的生业研究”(批准号:22BKG037);辽宁省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项目(编号:XLYC2210056)的阶段性成果。
双墩文化是一支分布于淮河中游地区、独具特色的新石器时代考古学文化,其年代跨度约为7500—7000BP,本文通过对禹会村遗址出土动物骨骼开展碳、氮稳定同位素分析,探讨该遗址的家畜饲养策略。结果显示,禹会村遗址猪群的稳定同位素值整体...
关键词:双墩文化 禹会村遗址 稳定同位素 生业经济 淮河中游 
从禹会村遗址出土动物遗存的分析看双墩文化时期的生业经济被引量:1
《华夏考古》2023年第4期54-62,共9页戴玲玲 张东 
国家社科基金“动物考古视角下辽西地区夏家店下层文化时期的生业研究”(22BKG037)资助。
本文对禹会村遗址出土的双墩文化时期的动物骨骼,开展种属鉴定、量化统计等工作,试图探讨该遗址动物群的组成和结构。对出土的猪骨进行骨骼部位发现率、年龄结构、性别比例等进行研究,并对比地层和灰坑出土猪骨在诸方面的异同,以全面探...
关键词:禹会村遗址 动物考古 双墩文化 生业活动 
安徽蚌埠禹会村遗址植硅体分析及其指示的龙山文化时期农业活动
《微体古生物学报》2023年第1期79-94,共16页李魏同欣 田玮馨 罗武宏 张东 孙炳桂 杨玉璋 孙雅洁 张代玲 张居中 
安徽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研究成果,项目批准号:AHSKY2019D43。
禹会村遗址是淮河中游地区的一处大型龙山文化时期城址,了解其农业活动有助于认识本地区新石器时代末期的农业发展水平与社会组织形式等。本文对禹会村遗址2017年和2020年两个发掘区的49份样品进行了植硅体分析,在多个遗迹单位中发现不...
关键词:植硅体分析 农业活动 禹会村遗址 龙山文化时期 淮河 
安徽禹会村遗址双墩文化时期农业发展的植硅体证据被引量:3
《人类学学报》2023年第1期110-121,共12页顾纯光 罗武宏 张东 杨玉璋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772172);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2108085MD124);中国科学院国际伙伴计划项目(132311KYSB20190008);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新文科基金项目(XWK2019014);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WK2110000007)。
本文利用植硅体分析方法,对安徽蚌埠禹会村遗址双墩文化时期44份土壤样品开展植物考古研究,重点关注典型农作物植硅体类型及其形态特征,以及敏感型与固定型植硅体组合特征等。结果显示,禹会村遗址大部分样品中皆发现有水稻特征型植硅体...
关键词:禹会村 双墩文化 水稻 植硅体 农业 
郑州地区晚商社会重组的考古学观察
《华夏考古》2022年第2期62-68,共7页刘亦方 张东 
商代晚期,商王朝的政治中心转移至安阳,郑州地区的聚落形态发生了巨变。原有聚落数量和规模明显缩减的同时,还伴随新兴聚落的出现,表明这一时期原住人口大量外迁并存在少数外来人口的迁入。已发现的晚商聚落反映了不同以往的社会组织关...
关键词:郑州地区 晚商时期 聚落形态 社会重组 
安徽涡阳北平城遗址的调查
《大众考古》2021年第9期75-80,共6页张红(文/图) 张东(文/图) 孔令利(文/图) 
北平城遗址位于安徽涡阳县曹市镇徐楼村东南,遗址南有淝河,北、东有殷家河,西有曹青河(人工水系)。北平城遗址平面大致呈正方形,尚存部分城垣。城内地势低洼平坦。城外有护城河,据说1970年前后,河内有鱼,当地农民经常用网捕捞,现在已淤...
关键词:平城遗址 文物保护单位 人工水系 曹市镇 护城河 涡阳县 
关于郑州商城内城布局的反思被引量:6
《中原文物》2021年第1期64-72,共9页刘亦方 张东 
郑州商城内城是早商时期城市的核心功能区,而晚期郑州城市的营建对其内部早商遗存的分布及形态布局影响深远。内城东北部属于隋唐以来郑州城市的郊区,夯土基址保存较好。内城中南部的郑州旧城作为隋唐以来的城市区域,早商遗存保存欠佳...
关键词:郑州商城 内城布局 城市沿革 横向对比 
江淮走廊新石器时代晚期的聚落变迁被引量:1
《南方文物》2020年第6期116-121,共6页张东 
江淮走廊不仅沟通长江中,下游,也连通长江与淮河的中下游。新石器时代晚期,中国史前交互作用圈形成与互动的过程中,江淮走廊发挥了重要作用。文化发展已经可以看到历史变迁的端倪,而区域聚落变迁给我们提供了另一视角。江淮走廊内早期...
关键词:江淮走廊 新石器时代晚期 聚落 社会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