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起源

作品数:357被引量:1046H指数:17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更多>>
相关作者:赵志军陈淳张居中潘艳徐旺生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中国科学院复旦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国内外贝丘遗址的研究热点与趋势分析
《农业考古》2025年第1期64-73,共10页韦嘉胜 郝秀东 欧阳绪红 
广西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广西环江典型喀斯特关键带现代花粉传播机制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响应”(项目编号:2023GXNSFBA026263);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古生物学与油气地层应用全国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项目“广西邕江流域全新世贝丘遗址的孢粉记录与古环境定量重建”(项目编号:223109)。
贝丘遗址多位于海洋、湖泊和河流等沿岸,这些地区通常也是古代农业生产的重要区域,因此,贝丘遗址的分布可以为我们提供关于古代农业经济的线索。通过对贝丘遗址的研究,进而探究农业起源,对于了解人类文明的演进、经济社会的发展以及生...
关键词:农业起源 贝丘遗址 文献计量学 研究热点 
从农业起源及其生产技术看中华文明的创新性
《农业考古》2024年第6期98-104,共7页吴亦涵 毕经纬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中国古代青铜器发生学研究”(项目编号:19XKG009)。
中国古代文明是典型的农业文明,在这片富饶的土地上,我们的祖先取得了突出的农业成就,在全世界范围内率先完成了粟、黍、水稻的驯化和家猪、家犬、家蚕的驯养。农具经过木、石、铜、铁的演变,出现了诸多适应农业生产的工具类型,使农耕...
关键词:农业起源 生产技术 中华文明 创新性 
黎凡特地区新石器化研究概述
《南方文物》2024年第6期234-243,共10页宋海超 
黎凡特地区是全球新石器化最早的地区之一,对于理解世界范围内复杂社会产生和农业起源有重要意义。本文将黎凡特地区新石器化过程分为简单狩猎采集、复杂狩猎采集、早期农业三个阶段,并从工具组合、生计类型、聚落结构等方面概括其历时...
关键词:黎凡特地区 新石器化 社会复杂化 农业起源 
农业生产塑造中华文明五个突出特性
《历史评论》2024年第6期11-17,共7页赵越云 樊志民 
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中国原始农业转型研究”(20CZS085)阶段性成果。
从经济基础上讲,中国国土不可分、中华民族不可散,正是源于三种农业类型在结构与功能方面的优势互补,以及历经数千年的碰撞与交流,形成深度融合的经济格局。考古证明,中国农业与中华文化、中华文明具有时间继起性与地域重合性。相比一...
关键词:权威学术期刊 农业起源 深度融合 中华文明 重合性 《科学》 优势互补 
古DNA技术在植物考古中的应用
《科学》2024年第6期21-24,共4页周雨 文少卿 
古DNA技术引入植物考古领域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该领域传统研究方法的不足,并为研究农业起源、农作物传播和维持生物多样性等问题提供新的依据。植物考古(palaeoethnobotany或archaeobotany)通过出土植物遗存研究古人如何管理、利用植物...
关键词:植物考古 高通量测序 农业起源 
内蒙古高原南缘的定居化现象和农业起源
《江汉考古》2024年第6期72-82,131,共12页曲宇蒙 
中国人民大学研究生科学研究基金(项目编号23XNH087)资助成果。
从流动的狩猎采集到定居的农业社会经历了漫长的气候变化和文化适应的过程。目前学界对内蒙古高原旧—新石器过渡时期的研究尚不充分。2010年以来,内蒙古高原南部发现的裕民、四麻沟、兴隆和四台等遗存逐渐推进了新认识。综合分析已经...
关键词:内蒙古高原 文化适应 定居 农业 
显微CT技术助力植物考古与农业起源演化研究
《科学通报》2024年第27期4091-4102,共12页安婷 张之恒 彭宇 蒋乐平 顾万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20CKG024);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19ZDA227);浙江大学实验技术研究项目(SYBJS202308);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S20220169)资助。
植物印痕是植物考古的重要研究对象之一,往往存在于陶片、红烧土以及泥质塑像等泥土类遗存之中,由植物嵌入泥土中后经燃烧而形成,能够重现植物遗存在“新鲜”状态下的形态,为探讨农业起源、作物驯化、自然环境和生业结构复原以及植物资...
关键词:植物考古 植物印痕 显微计算机断层摄影 农业起源 
水稻从野生到驯化的轨迹——农业起源研究的新篇章
《中国科学:地球科学》2024年第9期3063-3064,共2页赵志军 
多学科研究揭示了水稻在长江下游地区从野生到驯化的轨迹,早在10万年前野生稻分布在长江下游地区,约24,000年前人类开始采集野生稻,约13,000年前人类开始种植野生稻,约11,000年前驯化水稻比例达到阈值,标志稻作农业起源开始.
关键词:野生稻 农业起源 
木本农业边缘化的历史文化成因和过程探究
《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2024年第8期158-158,共1页杨庭硕 张振兴 
中国木本农业和草本农业起源时间接近,对中国社会历史发展的贡献各有短长。但在长期的历史进程中,草本农业得到了广泛的关注与推广,而木本农业一直处于被边缘化的状态,以至于当下不少优秀的传统木本农业项目甚至面临消失的风险。但木本...
关键词:木本农业 历史性选择 农业起源 中国生态环境 不可替代性 历史进程 被边缘化 农业边缘化 
鲁北地区史前农业的起源
《农业考古》2024年第4期26-34,共9页王爱民 封占龙 
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研究项目“史前时期鲁北地区文明进程的考古学研究”(项目编号:23CKGJ01)。
鲁北泰沂山脉北麓山前平原地带是海岱文化区农业出现最早的地区。后李文化多个遗址中都发现有新石器时代早期的粟、黍、稻等农作物遗存,耕作、收割类农具以及农作物脱壳、加工工具。早于后李文化的赵家徐姚、扁扁洞等遗址中发现的磨制...
关键词:鲁北地区 农业起源 气候变迁 人口压力 自然环境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