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陈培永[1]
机构地区:[1]广东省委党校,广东广州510053
出 处:《兰州学刊》2013年第7期11-15,57,共6页
基 金:广东省哲学社科"十二五"规划2012年度学科共建项目"普遍主义和历史主义:唯物史观对人道主义批判的双重维度"(项目编号:GD12XMK10);江苏省教育厅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指导项目"当代西方激进左派的承认理论研究"(项目编号:2011SJD710001)
摘 要:萨特所建构的生成的、历史的人学辩证法以个体积极的自由实践为开端,描绘了实践个体—群—集团的历史人学的三个阶段。"群"是众多个体由外在无机自然物决定形成的惰性存在方式,是众多个体的无能集合。作为群的否定形式的"集团",在从聚合群队、誓愿团体、组织团队、制度集团的演变过程中,也从积极的共同实践堕落为否定个人自由实践的外在惰性集体。自由个体实践不仅经受外在自然定形物的奴役,也在各种人群共同体中遭受这些社会定形物的奴役。萨特的历史人学辩证法注定是一种悲观消极的社会历史观,成为个体被奴役的历史现实的悲观图景描述。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