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心理学视阈中的陪审团审判  被引量:8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陈林林[1] 张晓笑[1] 

机构地区:[1]浙江大学光华法学院,浙江杭州310008

出  处:《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2013年第5期68-76,共9页Journal of National Prosecutors College

基  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疑案裁判中的法律判断模型研究"(批准号:10CFX033);浙江省钱江人才计划项目的阶段性成果

摘  要:在认知心理学视阈中,"建构故事"是陪审团审判的关键性认知过程。陪审员通过建构故事模型的方式评估法庭证据、做出判断。其间,故事被构造成符合证据的样子,对证据的认知也通过了故事的过滤。基于融贯性推理展开的故事建构,处于一个不断变化的过程中。陪审员会在有罪或无罪两个选项中发展出自己的偏好,完成融贯性转换。一旦陪审员决定了偏好的选项,就会使该选项及其相关元素的比较优势不断得到强化,直至排除合理怀疑。为了克服陪审团审判的缺点,应当在证据开示、质证之前,对陪审员进行初步的法律指示或培训。这样的审判程序设置,有助于陪审员事先形成一个相对稳定的认知框架,以避免受控辩双方的诱导、提高审判效率,并使裁决结果更加准确。

关 键 词:认知心理学 陪审团审判 故事模型 融贯性 

分 类 号:D900-54[政治法律—法学理论]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