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林林

作品数:64被引量:651H指数:14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浙江大学更多>>
发文主题:法治法律解释裁判法律司法裁判更多>>
发文领域:政治法律哲学宗教经济管理社会学更多>>
发文期刊:《北京联合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河南社会科学》《刑事司法论坛》《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更多>>
所获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国家法治与法学理论研究一般课题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自动化决策中数据处理者的合理分析义务被引量:3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年第6期19-28,共10页陈林林 严书元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17VHJ008)。
以立法形式规定数据处理者的合理分析义务,是预防算法风险、推进算法规制的一条基本路径。基于元规制理念的合理分析义务设置,既是一种过程性规制,也是一种目的性规制。该义务要求数据处理者既应保证分析过程正当,还要确保分析结果合理...
关键词:自动化决策 合理分析义务 算法规制 
《民法典》保护死者人格利益的法理基础——兼论近亲属权益保护说的理论困境及其解释论分析被引量:9
《广西社会科学》2021年第2期84-93,共10页陈林林 陈杰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司法贯彻机制研究”(17VHJ008)。
民法具有“现世性”特征,一个例证就是民事权利能力制度规定“自然人的权利能力始于出生,终于死亡”,但是民法本身又应当负担起某种保护死者人格的社会道德要求和社会政策需求,而保护死者与维系现行民法制度看似并不能同时实现。因此,...
关键词:死者 近亲属权益保护说 人格权 精神痛苦 人格精神利益受损 
公序良俗的法理分析:性质、类型与适用被引量:14
《南京社会科学》2021年第2期93-100,共8页陈林林 严崴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司法贯彻机制研究”(17VHJ008)的阶段性成果
在传统民法语境中,公序良俗被视为一项基本原则。但从法理学的角度观之,其逻辑构成和法律规则及法律原则都有明显的差别,主要体现在它具有相对宽泛的事实要件和较为克制的价值评价功能。因此,它本质上属于法律标准。内容上,它可以指向...
关键词:公序良俗 法律标准 原则 政策 习惯 
公众意见影响法官决策的理论和实验分析被引量:12
《法学研究》2018年第1期18-35,共18页陈林林 
2011计划司法文明协同创新中心研究成果,得到了司法部项目“民意对裁判影响的认知科学研究”(编号:14SFB2007)的资助.本文的实验和数据分析由浙江理工大学法学院张晓笑博士协助完成,实验题材受吉林大学理论法学研究中心朱振副教授的启发,特此致谢.
真实世界的法官决策受三种动机激励并追求多个目标,这些相互协作与对抗的因素构成了一张激励与抑制并存的联结主义认知网络。在其中,公众意见既可以作为情境性因素直接参与决策,也可能藉由法官态度等个体性因素间接地影响决策。实验表明...
关键词:公众意见 法官决策 判决说理 影响性案件 法官思维模式 
论经验法则的司法定位
《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17年第10期125-126,共2页陈林林 何雪锋 
定位失准:事实问题与法律问题二分法的局限性在司法实践中,与个案相关的所有问题经常被一分为二:实体法问题与程序法问题,或者事实问题与法律问题。通说认为:“事实问题之处理,应凭证据,由法院依自由心证认定之;法律问题之处理,则由法...
关键词:自由心证 经验法则 程序法问题 实体法问题 司法定位 一分为二 司法实践 法的局限性 
论经验法则的司法定位
《复印报刊资料(法理学、法史学)》2017年第9期45-52,共8页陈林林 何雪锋 
“国家2011计划司法文明协同创新中心”成果;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资助项目“司法决策的心理学研究”,项目编号:NCET-13-0512。
事实问题与法律问题二分法的定位框架,难以呈现经验法则的复杂性与包容性D经验法则兼具经验性与法则性,既解释事实的因果关系也评价行为。经验法则的司法功能涉及事实认定与法律适用,对司法三段论大小前提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准确定位...
关键词:经验法则 事实问题 法律问题 法律适用 
论经验法则的司法定位被引量:11
《求是学刊》2017年第3期97-104,共8页陈林林 何雪锋 
"国家2011计划司法文明协同创新中心"成果;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资助项目"司法决策的心理学研究";项目编号:NCET-13-0512
事实问题与法律问题二分法的定位框架,难以呈现经验法则的复杂性与包容性。经验法则兼具经验性与法则性,既解释事实的因果关系也评价行为。经验法则的司法功能涉及事实认定与法律适用,对司法三段论大小前提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准确定...
关键词:经验法则 事实问题 法律问题 法律适用 
人之图像与法治模式被引量:1
《浙江社会科学》2017年第3期44-50,156-157,共7页陈林林 张晓笑 
“国家2011计划司法文明协同创新中心”研究成果;“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编号:NCET-13-0512)资助
对"人之为人"的理解和定位,会影响到一国法律制度的样式和风貌。东西方法律对人之图像的不同预设,造成了日后不同的法律发展方向。在个人主义法治模式中,对人的预设是原子式的、自由平等的,并且是理性自利的。社群主义法治模式所体现的...
关键词:人之图像 法治 个人主义 社群主义 人的尊严 
论社会组织治理中的法律人格设置——以宗教组织的法人资格为例
《学术交流》2016年第7期74-79,共6页陈林林 范佳洋 
"国家2011计划司法文明协同创新中心"研究成果;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NCET-13-0512)
社会组织的二分法管理是一种局部改良的治理方式,并不适合宗教组织等各类社会组织的发展和社会治理模式的创新。完善社会组织的法律人格设置和授予,是社会组织治理法治化的重要标志,有助于实现政社分开、权责明确、依法自治的现代社会...
关键词:社会组织治理 法律人格 宗教组织 
劳动就业中的性别歧视与合理差别对待被引量:5
《北京联合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6年第2期89-95,共7页陈林林 兰婷婷 
国家2011计划司法文明协同创新中心资助;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项目编号:NCET-13-0512)资助
平等是禁止性别歧视的基础性理由,但并不意味着绝对的同等对待。劳动就业领域允许存在合理的差别对待,但需要设置明确的合理性判定标准。在兼顾形式平等与实质平等的法理分析基础上,机会平等、职业的专业性标准、生理标准、公共利益—...
关键词:劳动就业 性别歧视 就业平等 合理差别对待 判定标准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