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宁静波[1]
机构地区:[1]山东师范大学经济学院
出 处:《求索》2013年第7期190-192,共3页Seeker
基 金: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12BFX071);教育部青年基金项目(11YJC820069)
摘 要:从法经济学的角度看,民事诉讼的收益在于提供了一种保护实体法权利的威慑力。要想最大化实现其收益,就要求法院所做出的裁判必须是准确的。然而,受人类的认知水平和客观情况所限,裁判不可能达到百分之百的准确,且裁判的做出需要耗费大量成本。因而,民事诉讼效率应当是诉讼成本约束下的裁判最优准确性。我国现实的民事诉讼效率提升应在预算可能实现的范围内增加社会对于准确性的投入;同时,通过成本激励、案件筛选来控制社会最优的诉讼数量,从而最终实现社会最优准确性。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