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王飚
出 处:《中华诗词》2013年第9期67-70,共4页
摘 要:清末民初,诗坛形成两股潮流。一股,自梁启超、黄遵宪提倡“诗界革命”,秋瑾、高旭、柳亚子等推进到革命诗潮,形成以“旧风格”(旧体诗词体制格调)表现“新意境”、锻铸“新语句”的诗歌革新潮流。五四以后乃至当代诗词就是这一方向的发展。另一股,文学史多称为学古潮流,其实他们虽然宗尚前代某一时期诗风,却并非一味模仿,只是在传统范围内“力破余地”而终未能跳出传统而已。而他们在艺术上“力破余地”的努力,仍可为后世提供借鉴。这股潮流又分为三派:以王闽运为首的汉魏六朝派,以“同光体”诗人为主的宋诗派,还有一派即以讲究对仗工丽、用典精富而著称的中晚唐诗派,其代表诗人一为樊增祥,另一位就是易顺鼎。汪国垣《光宣诗坛点将录》将易顺鼎点为“天杀星黑旋风李逵”,钱仲联《近百年诗坛点将录》称“樊、易齐名,哭庵(易顺鼎)才大于樊山(樊增祥)”,都说明了他在晚清诗坛的地位。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