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顺鼎

作品数:77被引量:31H指数:3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文学历史地理更多>>
相关作者:陈松青黄培吴翔郑学邱睿更多>>
相关机构:苏州大学湖南师范大学南京晓庄学院南京师范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江苏省教育厅哲学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清季高州道台与地方政治——以易顺鼎 《高州存牍》 为中心的考察
《清史论丛》2024年第1期237-260,共24页李佳德 
高州道台是介于省与府之间的地方大员,在地方政治中发挥承上制下的重要作用。清季高州道台易顺鼎的《高州存牍》,是从实践层面考察道台制度的新材料。道台的职权行使范围受限于距离和任期,实际上很难遍及全属,其对地方事务的介入,更多...
关键词:高州道台 《高州存牍》 易顺鼎 
易顺鼎与《哭庵传》
《书屋》2022年第12期47-48,共2页陈益 
易顺鼎的《哭庵传》是一篇自传,却采用第三人称,假托为他人作传,叙述自己奇特的生平。“综其生平二十余年内,初为神童,为才子,继为酒人,为游侠。少年为名士,为经生,为学人,为贵官,为隐士,忽东忽西,忽出忽处,其师与友谑之称为‘神龙’。...
关键词:易顺鼎 酒人 隐士 第三人称 哭庵 齐万物 
易顺鼎捧角真相及其捧角诗探赜
《戏曲艺术》2022年第4期57-64,共8页康保成 
易顺鼎的捧角行为以往被严重污名化了。实际上,他选择的捧角对象既色艺俱全,又多半德艺双馨或兼通文墨,乐意与文人结交。易顺鼎热烈捧角或有官场不得志发泄苦闷之缘由,但又和他与生俱来的“贾宝玉情结”密切相关。易顺鼎的个性用一个字...
关键词:易顺鼎 捧角 贾宝玉情结  长篇杂言歌行 
今世前身:诗人的自我实现与心理暗示
《浙江学刊》2022年第5期155-164,共10页庄国瑞 
中国古代诗人谈论“前身”,从其身份与文学言说的角度看似乎凭空虚构,从心理学的角度看实则是一种“心理暗示”现象。它与个人在生存环境中所进行的自我建构直接相关。清末民初诗人易顺鼎对“前身”的追溯在诗人群体中颇具代表性:他自...
关键词:易顺鼎 前身 诗人结习 
华才非成道之器:论易顺鼎填词经历及辍词缘由
《中国韵文学刊》2022年第1期41-50,共10页张博钧 
易顺鼎词作数量甚多,词集亦夥,创作时间主要集中在生命前期,三十五岁以后便少见词作传世,更遑论词集梓行。从锐意填词到辍词不为,易顺鼎的选择实透露其人生志向,亦约略反映了传统文人的填词心态。借由对易顺鼎词集之梳理,参照其人诗文...
关键词:易顺鼎 易实甫 琴志楼 悔词 辍词 
易顺鼎的保台诗词及其与台湾文士的交往
《台湾研究集刊》2020年第6期79-89,共11页刘奎 
2016年度教育部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新形势下推进两岸历史文化认同融合研究”(16JJDGAT002)。
乙未割台之际,著名诗人易顺鼎为保台积极奔走。他不仅前后多次上书要求拒绝议和,还两度亲赴台南,支持黑旗军等台湾军民抗敌。直到日军攻陷台南,他还在与友人恽祖祁等为台湾筹饷,并联络北台的抗日义民。易顺鼎作为光宣诗坛中晚唐派的代...
关键词:易顺鼎 乙未割台 诗词交往 施士洁 许南英 中晚唐 
诗词中梅兰芳早期形象的塑造与文人心理探究--兼论新型士、伶关系的形成
《文化艺术研究》2020年第3期87-95,共9页吴晨骅 
京剧在清末民初走向鼎盛。作为代表人物的梅兰芳深受传统文人的喜爱,成为当时诗人词人竞相吟咏的对象,随之留下大量咏"梅"诗词。这些诗词作品建构了梅兰芳倾国花魁与盛世符号两类不同的早期形象,折射出文人面对政局动荡和文化冲击时自...
关键词:梅兰芳 易顺鼎 况周颐 梅党 梨园花谱 
才子之文——论易顺鼎辞赋骈文的情感特质、风格及其成因被引量:1
《中国文学研究》2019年第4期52-60,共9页陈松青 
湖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晚清湖南文学的楚辞接受研究”(16YBA286)
易顺鼎的辞赋、骈文给人印象最深的是那些感伤生命殒逝、抒写"绮情"与悲悼理想破灭的篇章。其前期骈文,在遣字、用典、对偶等方面,刻意求新、求僻、求巧,后期骈文则鲜用僻典,句法灵活,较少雕琢,体现出由"古奥"向"寻常"的转变。易顺鼎的...
关键词:辞赋 骈文 人格 情感 风格 
龙阳才子 对苑奇葩——浅议易顺鼎其人其联
《对联》2019年第7期10017-10019,共3页钟胜天 
晚清时代,以易顺鼎为领袖的湘社作家在诗钟、对联、谐文三方面曾经有所建树。本文作为欣赏类文字,在激情、想象力、语言诸方面都有较好的表现;但若想"还原一个真实可信的易顺鼎",则还需要做进一步的努力,包括对挽蔡锷联的联文、作者进...
关键词:易顺鼎 才子 晚清时代 想象力 诗钟 作家 对联 联文 
论易顺鼎词的悲秋情结
《贵州师范学院学报》2018年第11期15-19,共5页朱银花 刘红麟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晚清士文化与词学蜕变"(14BZW078)
易顺鼎后天的创伤经验以及羸弱的个性气质,使其自觉地接受了悲秋原型的滋养,生成了浓烈的悲秋情结,在其词中主要表现为秋士之悲和羁孤之思。这种深沉的生命体验,既承续了悲秋传统,又相应地发生了变异。因为易顺鼎对秋的深度契合,悲秋成...
关键词:易顺鼎  悲秋情结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