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松青

作品数:36被引量:50H指数:4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湖南师范大学文学院更多>>
发文主题:易顺鼎文学经学楚辞《楚辞章句》更多>>
发文领域:文学文化科学历史地理语言文字更多>>
发文期刊:《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红楼梦学刊》《唐都学刊》《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更多>>
所获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湖南省教育厅高等学校科学研究项目湖南省教育厅科研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郭焯莹“班固结集《楚辞》说”评议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23年第2期82-88,共7页陈松青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明清骈文文献整理与研究”(18ZDA251)。
关于《楚辞》十六卷的结集,当代楚辞学者在旧有的“刘向结集《楚辞》说”之外提出了“王逸结集《楚辞》说”.在此之前,清季民初的楚辞学者郭焯莹提出了“班固结集《楚辞》”的全新看法,鲜为人知.郭氏认为:以刘向对东方朔人品与作品的了...
关键词:楚辞 班固 郭焯莹 评议 
秦乐府“司乐”职能的衍生及其成因与意义被引量:1
《中国文学研究》2021年第4期118-126,共9页辛颖 陈松青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先秦乐学文献整理与研究”(17ZDA250)。
秦乐府建立之初的职能如何,一般会笼统认为它是音乐的管理机构,而学界也未予深究。本文认为秦乐府最初只是生产、铸造、发放乐器的机构,在秦平定六国的过程中,以及在春秋时期以来新乐兴盛等多种因素的作用下,秦乐府才在原有的职能之外,...
关键词:秦乐府 职能 成因 意义 
略论晚清湘军幕府文士对屈原与楚辞的接受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年第3期80-87,共8页陈松青 黄丽俐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晚清湘军幕府文学研究(18BZW103)。
晚清湘军幕府既是政治军事幕府,也是文人幕府。这种非典型的文人幕府形态以及以经世致用为底色的文学思想,决定其幕府文士自觉接受屈原忠君爱国思想的影响,却鲜有优游不迫、较有规模的骚体文学创作,表现出有异于传统的“效《骚》命篇者...
关键词:晚清 湘军幕府文学 楚辞 屈原 
论湖南文章总集编纂之流变与缘由被引量:1
《湖南社会科学》2020年第6期129-136,共8页陈松青 黄丽俐 
湖南省研究生科研创新项目:“清代湖南文章总集的辑纂与价值研究”(编号:CX20200494)
作为地方性文学总集的重要分支,湖南文章总集的发展有其独特的演变轨迹。它发轫于宋代,经过元代的短暂沉寂,在明代有了实质性的发展。清代以来,湖南文章总集的编纂数量大幅增长,编纂形制多样化,卷帙普遍宏大,并逐步建构起类目清晰、层...
关键词:湖南 文章总集 编纂 类型 流变 缘由 
湖南文章总集的开山——论《湖南文征》的编纂特色被引量:1
《图书情报研究》2020年第3期112-118,共7页黄丽俐 陈松青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晚清湘军幕府文学研究”(项目编号:18BZW103);湖南省研究生科研创新项目“清代湖南文章总集的辑纂与价值研究”(项目编号:CX20200494)的阶段性成果之一。
[目的/意义]《湖南文征》是现存最早的由湘人编纂、所收作者均系湘人的湖湘地方文章总集。准确认识其编纂特色有助于加深对湖湘地域文化与文学的理解。[方法/过程]将《湖南文征》与其他文章总集进行对比,挖掘其成因、内容和体例特色。[...
关键词:《湖南文征》 湖湘学术 编纂背景 编纂体例 编纂风格 
《铜官感旧图题咏册》的文学价值——兼及其成书、刊行与校理被引量:2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2020年第2期22-28,共7页陈松青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晚清湘军幕府文学研究”(18BZW103).
《铜官感旧图题咏册》是十分重要的湘军文献,所收诗文,丰富了湘军史料,具有文学、史学双重品格,是近现代旧体诗文研究、尤其湘军文学研究的重要宝库。
关键词:铜官感旧图题咏册 晚清湘军 文学价值 
郭嵩焘郭焯莹父子楚辞学研究的主要成就——以湖南师范大学馆藏郭著稿抄本为中心被引量:3
《云梦学刊》2019年第6期52-59,共8页陈松青 
湖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重点项目“晚清湘军文学文献研究”(16A135)
郭嵩焘、郭焯莹父子的楚辞学研究,规模宏大,自成体系,具有文学史、学术史双重价值。郭氏治《骚》的核心理念是“谊”“辞”的贯通,将考史、索隐的方法施于屈原所有作品,认为不仅《离骚》《九章》寓含丰富的现实政治内容,连《九歌》《天...
关键词:郭嵩焘 郭焯莹 楚辞学 索隐 
才子之文——论易顺鼎辞赋骈文的情感特质、风格及其成因被引量:1
《中国文学研究》2019年第4期52-60,共9页陈松青 
湖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晚清湖南文学的楚辞接受研究”(16YBA286)
易顺鼎的辞赋、骈文给人印象最深的是那些感伤生命殒逝、抒写"绮情"与悲悼理想破灭的篇章。其前期骈文,在遣字、用典、对偶等方面,刻意求新、求僻、求巧,后期骈文则鲜用僻典,句法灵活,较少雕琢,体现出由"古奥"向"寻常"的转变。易顺鼎的...
关键词:辞赋 骈文 人格 情感 风格 
中国古代“乐和”观念之内涵及价值转换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9年第5期35-41,共7页陈松青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招标项目“先秦乐学文献整理与研究”(17ZDA250)
中国古代乐学,虽然内容繁复,但宏观地看,是一个在“天地神人”的整体观念下展开的理论体系。它认为“乐”是“天地”与“人心”交相感应的产物,“和”是“乐”的核心要素。其具体内涵表现为“神人之和”“人自身之和”与“治道之和”三...
关键词:天地之和 中和 简易 价值转换 
杨昌濬“左公柳诗”考论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2019年第2期56-59,共4页徐佳 陈松青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晚清湘军幕府文学研究"(18BZW103)
"左公柳"一诗流传颇广,是晚清少有的优秀边塞诗。此诗作者确为左宗棠的部下杨昌濬,原诗题为《嘉峪关七绝》。此诗歌颂了左宗棠收复边疆的伟大功绩,富有唐代边塞诗的流风余韵,在今天仍有相当的影响力。
关键词:杨昌濬 左公柳 嘉峪关七绝 价值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