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熙宁改革对国民经济的影响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姬超[1] 颜玮[2] 

机构地区:[1]深圳大学中国经济特区研究中心 [2]闽江学院公共经济学与金融学系

出  处:《中原文化研究》2013年第5期89-93,共5页The Central Plains Culture Research

摘  要:旨在强国富民的熙宁变法最终失败,围绕其展开的朋党之争更是间接导致了北宋王朝覆亡。熙宁变法只是一次制度的局部改良,而不涉及经济和政治体制的改革。青苗法的推行是为了抑制兼并之家,将兼并之家的高利贷收归朝廷,但由于政策实施过程中的监督制约机制不健全而导致无法有效产生约束。免役法在某种程度上使农民从繁重的徭役中得以解脱,促进了农业生产,但由于征收过重给农民造成很大伤害。市易法确实可以平抑物价、调剂供求,对垄断商人也有一定限制作用,但在本质上却是将私人垄断转变为政府垄断,以前归于商人的利益转归为国家财政收入。稳定是改革的基础,稳中求进是进行改革的重要前提;民富才能国强,如果将富国作为目标必然在制定政策时通过与民争利达到目的,结果是短期小范围内政府获得利益,长期和大范围的生产性活动将受到抑制。北宋之时弊在于冗官、冗兵、冗费,解决之道在于以俭养德。

关 键 词:熙宁变法 青苗法 免疫法 市易法 

分 类 号:K244[历史地理—历史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