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类存在”到“社会存在”——读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被引量:4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徐先艳[1] 

机构地区:[1]中国青年政治学院中国马克思主义学院,北京海淀100089

出  处:《中共中央党校学报》2013年第5期18-22,共5页Journal of The Party School of The Central Committee of The C.T.C

摘  要: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将思辨的哲学批判同实证的经济学批判结合起来,借用费尔巴哈哲学术语——"类存在"、"类生活"等表达出超越费尔巴哈的新观点:人的类特性不是意识,而是有意识的生命活动——劳动;人的类生活不是抽象的"内在生活",而是能动的生产生活。随后提出的"社会存在",指明人与自然在社会中介意义上的统一,个人生活与类生活、个性与社会性的统一,以及人的社会存在形式——社会生活本身。人的现实的社会活动就是人的存在。

关 键 词:类存在 社会存在 劳动 社会生活 

分 类 号:A121[哲学宗教—马克思主义哲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