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机构地区:[1]北京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博士研究生100029
出 处:《环球中医药》2013年第8期608-610,共3页Global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基 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2010CB530604)
摘 要:甘草常作为佐使药,在方剂中被广泛运用,有"诸方必合甘草,始能曲当病情"之说。然正因其过于普遍的应用,多数临床医家并未给予足够重视,视之婉若等闲之辈,剂量取舍亦无圭臬。历代古医籍对甘草一味多有详细阐述,誉其为"国老",尤对其炙用者,多提及补益之效,"虽非为君而为君所宗",其功效绝非后世合和而已。本文搜集整理历代医家对炙甘草补益之性的认识,通过分析《伤寒论》中以炙甘草为主药的甘草泻心汤、炙甘草汤、橘皮竹茹汤的配伍,结合现代药理,重点阐释炙甘草补益之性,以正其名。
关 键 词:炙甘草 张仲景 补益 甘草泻心汤 炙甘草汤 橘皮竹茹汤
分 类 号:R222[医药卫生—中医基础理论]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