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转用的内在根源浅探——以小兴安岭地区鄂伦春族语言转用情况为例  被引量:4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于晓薇[1] 

机构地区:[1]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少数民族语言文学系,100081

出  处:《现代语文(下旬.语言研究)》2013年第8期122-124,共3页Modern Chinese

摘  要:作为我国人口较少的北方民族,鄂伦春族在20世纪50年代之前语言保持情况尚好,却在短短的半个多世纪的时光里语言出现不同程度的濒危现象。本文将结合小兴安岭地区鄂伦春族语言使用情况的调查结果,运用浑沌学的相关方法论,多视角地分析发掘导致鄂伦春语言转用的多重因素、主次矛盾,从而试图理清鄂伦春族语言转用的类型、层次、形式、内在机制,为保持人口较少民族的语言的多样性提供有价值的依据。

关 键 词:鄂伦春语 语言转用 浑沌学 语言保持 

分 类 号:H223[语言文字—少数民族语言]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